本報訊 近年來,即墨市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堅持從實際出發,尊重農民意愿,全面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現在穿梭在即墨農村,你會驚喜地發現:一條條寬敞的道路,一排排整齊漂亮的農舍,一行行生機盎然的綠化帶,個個村莊似潑墨彩繪,處處
生機勃勃。農民在家里看有線電視,通過電話聯絡客商,在網上推銷農副產品。這些緊跟時代節拍的流行事,在即墨市的農村已遍地開花,描繪著一個全新的農村景象。
即墨市積極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提高農民的整體素質,開辟農民的增收渠道。為此,自2000年開始,即墨市先后投資3.6億元,規劃建設了農業高新區、畜牧科技示范園、水產養殖示范園三大市級農業科技示范園及恒生源、金口冬棗等12處鎮級農業科技示范園,使其成為農民致富的有效載體。同時,針對農民需求完善服務職能,即墨市連年免費加強農民科技培訓,引導富裕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有序轉移。到目前,該市累計投資3800萬元,培訓農村勞動力21.5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15.1萬人;并組織科技下鄉428場,使10多萬農民普遍掌握了1-2門實用技術。2005年,即墨市人均純收入達到5514元,年均增長10%,被評為全省農民增收先進市。
建設新農村,即墨市從整治農村的環境,改善農民的生活質量入手。即墨市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累計投資,全面加強對農業和農村投入的力度,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近幾年,即墨市在全市18個鎮進行了小城鎮規劃建設,使小城鎮覆蓋率達到45%,培育出以濱海旅游度假為特色的鰲山衛鎮和田橫鎮,以度假休閑娛樂為特色的溫泉鎮和田橫島旅游度假區,以市場商貿為特色的藍村鎮等一批特色城鎮。據了解,即墨市已涌現出3個國家級重點鎮、5個省級中心鎮和3個青島市級重點小城鎮。自2001年開始,即墨市新造林32.1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28.5%;新建農村公路43條,農村公路通達率達到62.6%;實施“村村通自來水”工程,解決了200個村莊、18.5萬農民吃自來水的問題。此外,即墨市還完成各類農田水利工程3200項,擴大改善灌溉面積20萬畝。
加強農村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即墨市積極采取各種措施,讓農民富起來之后不會因病轉貧。自2003年開始,即墨市在全省率先建立起“以大病統籌保障為主干、大病救助為補充、門診醫療費減免為基礎”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并建立了全國第一個縣級大病救助醫療基金,形成了在全國推廣的“即墨經驗”。兩年來,即墨市已為39251位農民結報大病醫療費4144.33萬元,為58萬人次減免醫療費1241.7萬元;籌集大病救助基金3920萬元,向1597戶特需家庭發放救助金366萬元。
同時,即墨市還全力推行村務公開民主管理,打造農村“民主工程”,讓農民充分享受村級事務的知情權、決策權、參與權和監督權,解決了因農村村務不清造成的種種矛盾,維護了農村社會穩定。兩年前,西叫村曾因亂占地,亂蓋房而聞名,今年卻在全辦事處交流興村經驗,在全處的綜合考核中,由以前的26名上升到第10名,干部群眾都夸“民主工程”好。
即墨市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全面建設發展,使得全市農村經濟快速發展,農村面貌顯著改觀,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推動全市經濟和社會事業快速發展。2005年,預計全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92億元,人均GDP達到26700元,完成財政總收入17.9億元,稅收總收入16.1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9.88億元。(張正杰 呂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