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下午5時,山東威海市初張路上積雪深達30多厘米。一輛從上海來的客車在一個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地方拋了錨。車上有20多名乘客,其中包括孕婦、老人和兒童。風雪越來越緊,隨著夜幕降臨,氣溫不斷下降,孩子們凍得直哭。全車人只能一邊擠在一起取暖,一邊等待救援。直到深夜12時,警察和救援的
隊伍趕到現(xiàn)場,給手腳凍僵的人們送來了大衣和熱米湯。 威海市的這場降雪平均厚度達48.5厘米,是1959年以來的歷史最高紀錄。當天有880余輛汽車2000余人被困在威海市縣數(shù)條公路上,有的被困長達十幾個小時。威海市區(qū)各主要交通干線幾乎接近癱瘓狀態(tài)。
遭遇暴雪襲擊后,盡管威海市政府緊急展開救援,出動了2000余人和近百輛挖掘機、工程鏟車,救出了所有被困者,沒有出現(xiàn)人員傷亡,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緊急應對這場暴雪的過程中,有幾個方面的問題也凸顯出來。
氣象和自救知識待普及
在暴風雪來臨的前一天,威海市氣象局緊急召開新聞發(fā)布會,并通過媒體向公眾發(fā)布了寒潮藍色預警信號、雪災紅色預警信號、暴雪警報和道路結冰紅色預警信號。但許多民眾還沒有養(yǎng)成收聽天氣預報的習慣,另外氣象知識也遠遠沒有在全社會普及,大部分老百姓都對氣象專業(yè)名詞和術語感到陌生。據(jù)有關部門統(tǒng)計,在這次遇險人員中,大多數(shù)人在出行前沒有看報紙或上網(wǎng)了解氣象信息,其中有大約三成根本不知道會有惡劣天氣出現(xiàn),另有三成不知道什么叫“寒潮藍色預警信號”以及這意味著什么樣的危險。
12月3日,美國氣象部門也發(fā)出美國東北部即將出現(xiàn)“災難性天氣”的警告。在紐約市,12月5日各大報紙和電視廣播提醒市民“今晚大雪將下15厘米,一定要注意保暖,特別是幫助老人和學生等體質較弱者做好防寒準備”。紐約市政府還同時公布了御寒指南,要求市民在降雪時盡量留在室內,外出者要盡量減少抽煙和飲酒,因為煙酒會引起血液循環(huán)變化,降低體溫。這種預報簡單明晰,而且很有針對性,應該說老百姓大多能聽得懂。
人人都應上街掃雪
在威海,掃雪工作分7個區(qū)進行,各單位實行“門前三包”責任制。近年來,很多本來組織員工義務掃雪的單位紛紛改為花錢雇工掃雪。這本來無可厚非,但問題在于,許多單位把掃雪任務委托給所謂的“掃雪公司”,結果對方只找來幾個民工上街敷衍,清掃工作遠遠比不上單位全體員工出動來得快捷、徹底。不少老百姓表示,雇掃雪公司根本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建議政府繼續(xù)推行全民義務掃雪制,對掃雪不力的單位加大處罰力度。
無論在美國還是在德國,盡管也有許多掃雪公司,但每次大雪過后,不等人號召,家家戶戶都開始舞鍬弄鏟掃雪。原來以為是外國人覺悟比較高,后來才知道,在許多國家,房主必須盡快打掃門前的積雪,否則要面臨罰單;如果房主沒有及時掃雪,致使他人在自家門口摔倒,要負法律責任并承擔“受害者”的醫(yī)療費用。另外,鏟下來的雪還不能堆到路邊上,因為這會使政府付出更多的人力物力,派鏟雪車來把雪運走。在嚴格的法律制度下,沒有人敢偷懶。所以雪一停,就會看到家家戶戶門口熱鬧非凡的景象了。 江雪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