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隨著新年等各大節日的臨近,服裝銷售逐漸進入旺季,精明的商家已經開始推出各種打折降價活動,許多消費者也已經做好歲末搶購的準備。對此,市工商局12315提醒消費者,在購買服裝時不要被低廉的價格、誘人的折扣以及新穎的款式所吸引,而忽略了服裝的質量、安全等問題。
 
; 注意防止甲醛超標。甲醛超標的服裝有濃重的刺激性氣味,穿著后易導致皮膚出現紅腫、發癢的過敏現象,嚴重者出現咳嗽甚至引發氣管炎等病癥。由于甲醛主要來自于廉價的染劑和助劑,因此消費者在購買時應注意服裝是否氣味刺鼻,并且盡量購買圖案較小且圖案印花不很硬的服裝,經過漂白的服裝也盡量不要購買。甲醛比較容易溶解于水,購買的服裝尤其是貼身穿著的服裝應洗滌后再穿,以免引起身體不適。
防止購買“洋垃圾”服裝。個別商家打著外貿服裝的旗號,非法出售從國外進口的舊服裝,此類服裝大都款式新穎、價格低廉,因此吸引了眾多消費者的眼球。“洋垃圾”服裝多為從國外醫院、垃圾場收集的廢舊服裝,再被不法分子通過國外垃圾出口渠道獲得,稍稍加工后進行銷售,消費者如果不加識別購買后果將不堪設想。因此購買時應做到六看:一看服裝紐扣、拉鏈是否鍍層脫落失去光澤;二看腋下、袖口、領口是否起毛、磨光;三看服裝商標是否卷曲發舊,模糊不清;四看服裝鎖邊是否脫落開線;五看服裝制作工藝是否精細;六看服裝是否存有污漬。
注意服裝標識不全。部分商家抓住消費者購買服裝時往往只偏重款式花色的特點,在標識上大做文章,或者簡單模糊地標注服裝情況,或者故意混淆服裝標識與價格標簽上的內容,以至消費者買回家后感覺質地與銷售人員所說有差異時,卻苦于無證據證明,無法實現維權的要求。服裝的標識是它的身份證明,包括服裝商標、中文廠名廠址、號型標識、成分標識、洗滌標識、合格證、產品執行標準編號、產品質量登記等。消費者在購買時不要輕信銷貨人員的推薦,而要仔細查看服裝的各種標識是否齊全,以確保自己的權益得以維護。(本報記者 李曉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