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為鞏固深化我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成果,不斷提高創城工作水平,我市將在“十一五”期間著重從進一步改善城市環境質量、加快環;A設施建設、加大城市綠化力度等三個方面探索建立和完善生態環境保護長效機制,在經濟發展又快又好的同時,實現人與自然的日趨和諧,推動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這是由市環保局
、市發改委、市市政公用局、市林業局組成的生態環境調研組根據市文明委的有關要求近日作出的調研結果。
調研組發現,未來幾年影響我市生態建設的主要問題集中在城市環境質量、環;A設施建設及城市綠化等三個方面,針對目前這三個方面存在的和將來可能出現的問題,調研組建議:一要加快優化能源結構,強化工業污染源監管,進一步改善環境質量。包括完成天然氣置換工程,推進地熱、海水熱源、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積極推廣“煤改電”工程,加快熱源、熱網及配套設施建設與改造的速度,加強工業點源治理和監管等。二要繼續實施流域(區域)集中治理,進一步改善過城河水質現狀。包括加快建設樓山后污水處理廠,在城陽西部建設污水處理廠,改擴建麥島、海泊河、李村河污水處理廠,加強沿河截污干管建設和重點區域雨污分流系統建設,在不具備條件建設集中式污水處理廠的流域建設污水泵站以及逐條綜合整治各過城河道等。三是要加強城市綠化和道路硬化,進一步防治市區揚塵污染。包括制訂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和劃定綠線保護綠化用地,在城鄉實施大手筆造綠,加大對揚塵污染的監管與檢查等。
與此同時,調研組建議,要盡快建立健全我市的生態環境保護保障機制。主要措施包括強化組織領導和部門協調、科學規劃生態環境建設、完善環保目標績效考核制度、加大生態建設資金投入、建立和完善資源綜合利用的法律法規激勵政策以及加快資源綜合利用的技術進步等。(本報記者 霍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