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證,顧名思義,是一種權利證明。想要獲得權利,必然要付出一些代價,比如想要獲得更好的服務,就要給服務生一點小費,同樣的,想在未來得到以一定價格買賣股票的權利,也要付出點資金,即權證的價格,這也是權利的代價。 為權證付出的代價獲得的是一種資金放大的“杠桿
效應”。比如某認購權證價格1元,標的股票價格5元,行權價格6元,按1:1比例行權,存續期一年。假設到期時標的股票漲到10元,表面上看,現在以5元的價格買入股票,每股賺5元,而以1元錢買入認購權證,每股只賺3元(10-6-1),但現在的1萬元只能買2000股股票,到期收益1萬元,同樣的1萬元卻可以買1萬份認購權證,到期收益3萬元,是前者的3倍!正是這種“四兩撥千金”的“杠桿效應”使即便內在價值為零的權證也有較高的市場價格。 購買權證就像追求美女一樣,付出了大量的時間與金錢,獲得了接近美女的機會,但能不能最終得到美女的青睞,還是個未知數,這就是權利的代價。如果能夠把握市場未來走勢,權證是最好的獲利工具。如果缺乏足夠的金融知識,對權證這位“美女”,還是遠遠地欣賞為妙。徐明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