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招聘會上(本報資料照片)金魚/攝

12月4日溫州大學(籌)在校園內舉行的畢業生招聘會現場。文廣/攝
在這個冬季,總有一些風在校園里涌動,拂過那些年輕的臉龐,拂過那些也許稚嫩但已經有所擔當的肩膀。對將要畢業的大學生來說,他們又要迎來人生的一次大考。
年關將至,很多大學畢業班的學生為了明年的工作而開始忙碌起來。他們像鳥兒一樣飛進飛出,使高校“空巢”現象愈顯突出。昨天,記者走訪了溫州大學城高教園區B區,發現了一個有趣現象———本科生基本上都忙著考研或考公務員,而專科學生卻多數離“巢”參加工作。
小周是浙江林學院大四學生,蒼南人。
今年暑假,他實習期間被老板看上,一到大四他就撇開尚未完成的課程來到這家公司做起了企劃工作。小周告訴記者,現在學校都實行學分制,大四的多數課程是選修課,專業課很少,即使有必修課,難度也不是很大。很多學校也對一些課程進行了調整,盡量把課程往前安排,好騰出時間讓學生更早接觸社會。
溫州大學(籌)人文學院新聞系的小馬說,因為專科生找工作確實比較困難,不提前努力,等本科生開始找工作時我們的機會就更渺茫了。在自己身邊的同學,十個有八個是不在學校里面的,有些同學是在市區某單位提前實習,為將來打下基礎,有些同學已經被某些企業或單位提前錄用了,寢室里顯得異常冷清,有些同學經常打電話給他,叫他幫忙請假。
在某公司實習的陳同學告訴記者,自己來這里已經有一個多月了,是開學兩個月后就通過招聘過來了,公司打算留下他。這個學期的課程很少,已經向輔導員請過假了。
“以前都是到了大四下半年學生才開始參加社會實踐,但是隨著就業壓力的逐年加大,學生離開時間越來越早了。”溫州大學(籌)人文學院教學科科長朱浩亮老師這樣分析。他還告訴記者,年關將至一些單位因人事變動也急需人員補充。
據介紹,提前離“巢”的學生主要有幾類:家里有一定的關系已經為其鋪好路的;學生自身能力本來就很強,早早物色好了工作單位;還有的就是考公務員或者考研,特別是外地生源的學生,一般都會提早返回生源地或者去報考院校所在地復習,以便及時了解相關信息。
同時,朱浩亮老師提醒畢業生,一定要把眼光放長遠點,協調好學業和就業之間的關系。(記者鄭光雨見習記者吳數德)
前天,溫州大學(籌)2006屆畢業生供需洽談會在茶山校區舉行,目的是為畢業生搭建就業平臺;明年6月我市將有3萬多高校畢業生告別大學生活———
路在何方
隨著就業結構的變化和高校擴招,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記者日前從市人事部門了解到,明年我市有3萬多高校畢業生。
從1998年至2004年,我市共接收(計劃)溫州生源畢業生約7.2萬人,落實工作的有26521人。其中,錄用為公務員的有1677人,占6.3%,到事業單位的有8055人,占30.4
%,到企業的有10526名,占40%,尚未辦理人事關系的有45369人。
我市畢業生就業存在以下一些問題:一是畢業生人才資源結構供求比例失調,如機械、營銷等專業緊缺,計算機、會計等專業卻很難找到接收單位;二是優秀畢業生外流,溫州生源的國內知名高校畢業生回溫就業的很少,回溫擇業的大量是二、三流學校以及大專、中專生;三是人才高消費現象嚴重,一些用人單位沒有從崗位實際要求出發,盲目追求高學歷、高職稱。部分用人單位急功近利,不重視人才二次培養;四是正確的就業觀念還沒有完全樹立,千軍萬馬奔機關或事業單位,不愿到私營企業工作。以致每年有上千名本地生源的畢業生有業不就,待業在家。
據統計,眼下還沒有落實工作崗位的畢業生中,有20%至30%是因為缺乏職業目標、發展規劃和應聘技巧等。
近日本報記者就大學畢業生的出路進行了一次調查,從中可以看到當代大學生對未來的規劃和設想。
1、大學生出路之考公務員
人物檔案
姓名:陳某某
性別:男
出生年月:1981年6月
文化程度:本科
專業:計算機
座右銘: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人物檔案
“小時候我的理想就是希望自己有一天能穿著警服,帶著槍,除壞人。”我沒有進警校,所以我此次選擇了報考公安職位。長得高高大大,小麥色皮膚的男生,要不是他自己介紹,記者還以為他是從部隊剛出來的。
2、大學生出路之出國留學
人物檔案
姓名:蔡某某
性別:男
出生年月:1982年3月
文化程度:大專專業:國際貿易
座右銘:事在人為
說起兒時的夢想,這位男生顯得有些靦腆。陳同學還說,現在畢業找工作難,找好工作更難。自己曾在大一的時候也有過畢業之后出去創業的想法,可是一到畢業時,人就變得現實了,創業的資金到哪里籌?這些都是很實際的東西。也看到不少去創業的師哥,運作遇到了困難,境況不好。如果進私人企業,是可以長很多見識,但是太過于動蕩,他還道出了最關鍵的一點,公務員考試錄用比較透明、公正、公平,對自己來說是個公平競爭的好機會。
“我在學校學的是純英式的英語,所以我選擇了英國作為出國再深造的國家。”蔡同學說自己的想法很單純,就是能夠讓自己出去多見見世面,自己學的是國際貿易專業,不會存在語言溝通的問題。而且家人很早就有讓自己出國的想法,可是那時候怕自己年紀還輕,能力不夠,怕難融進去。現在大學畢業了,是出去的時候了。
他對記者說,出國手續已委托給出國服務公司辦理了,而且已辦得差不多了,估計在明年1月份就可以去了。
3、大學生出路之考研究生
人物檔案
姓名:溫美珍
性別:女
出生年月:1985年2月
文化程度:本科
專業:中文
座右銘:機會總會留給已經準備好的人
“現在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還是在學校多學點知識來武裝自己吧!”這位斯文、純樸的平陽姑娘,在就業與再深造兩者之間,毫不猶豫地選擇考研再深造。今年10月份,她報了廣西民族學院文化人力學的研究生,現在正潛下心來認真備戰。
溫美珍坦言,自己目前的年紀還小,擔心自己適應不了未來的社會,通過研究生教育可以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學術素質和文化修養。另外,隨著高校的擴招,本科畢業生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在選擇考研之前,她也曾打聽過畢業生的就業行情,在招聘會現場和招聘啟事里,發現不少用人單位要的都是名牌大學畢業生或研究生,各行各業相繼表現出對高素質人才的渴求,不少用人單位的招聘底線也從本科提高到研究生層次。
4、大學生出路之自己創業
人物檔案
姓名:尚文理
性別:男
出生年月:1983年3月
文化程度:大專
專業:計算機
座右銘:因為有夢,我們披星戴月、只爭朝夕
聽到尚文理這個名字,難免會把他跟整天埋首書海的書呆子聯系在一起,然而,令人詫異的是,這個貌不驚人的小伙子卻是一家學生創業公司的副總經理。
在大學期間,利用學校寬松、優惠的創業條件,尚文理與朋友一起創辦了大學城中最具影響力的學生創業實體公司。在近三年的摸爬滾打中,尚文理和他的同伴們遇到了很多艱辛,但他從不輕言放棄。
尚文理說,創業是他進大學之初就有的一個夢想,而他為這個夢想一直在努力著,在畢業前夕,這個學生創業組織終于注冊成了一家實體公司———思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這讓尚文理覺得“很有成就感”。即將走出象牙塔的尚文理很看好自己和自己的公司。尚文理說,創業是他進大學之初就有的一個夢想,而他為這個夢想一直在努力著,在畢業前夕,這個學生創業組織終于注冊成了一家實體公司———思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這讓尚文理覺得“很有成就感”。即將走出象牙塔的尚文理很看好自己和自己的公司。
5、大學生出路之為人打工
人物檔案
姓名:溫海宇
性別:女
出生年月:1984年11月
文化程度:大專
專業:市場營銷
座右銘:在忙碌中享受幸福,開心過完每一天人物檔案
在學校里,溫海宇無疑是個另類。在人家忙著準備簡歷找單位面試時,讀大三上學期的她已經辦理了提前就業手續,當上了溫州多爾康企業的大區域經理。
這位性格外向的姑娘說,剛進大學時她讀的是電氣專業,但因為個人志向的原因,進入大學沒多久就毅然申請轉專業,就讀了現在的市場營銷專業。在她看來,自己的外向、堅韌、喜歡挑戰的性格特征比較適合在商場“闖蕩”。
在校期間,海宇就從來不放過一個鍛煉自己能力的機會,她組織策劃了學校的模擬展銷會、創辦了學生創業組織———維雅公關公司。通過組織策劃活動,海宇為自己就業鋪了一條康莊大道。她說:“在企業工作,正好能發揮我的特長,我能用我在大學中學到的營銷專業知識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6、大學生出路之自由職業
人物檔案
姓名:王某某
性別:女
出生年月:1983年8月
文化程度:專科
專業:平面設計
座右銘:旅途很漫長,最大的快樂就是把握每一個細節上的幸福
小王去年從大學畢業,曾在一家影樓里做過幾個月的數碼美工,每個月拿固定的工資,但是每天按時上班的生活讓她覺得很痛苦,“主要是早上起不來,還有制度的制約。”小王的相冊設計做得很漂亮,顧客很喜歡。
慢慢的,她開始通過朋友介紹,接一些影樓的業務回家去做。最后,她干脆不去上班了,在家里接業務,當起了自由職業者。
現在,她的生活明顯安逸了很多,每天睡到天大亮才起床,聽聽音樂,吃吃零食,再上上網,一個月輕輕松松賺個2000多元錢。
7、大學生出路之當兵去
人物檔案
姓名:胡某某
性別:男
出生年月:1985年1月
文化程度:專科專業:計算機
座右銘:流血流汗不流淚,掉皮掉肉不掉隊(小胡說,這是部隊里面流行的話)
小胡是個大二的學生,昨天,他完成了最后一次征兵體檢。如果順利的話,下個月他將赴云南當武警。
寒窗苦讀十二載,好不容易考上大學,為什么學業未成要去當兵?對此,小胡的解釋是“去當兵學籍還是會被學校保留的,而且自己的身體比較弱,去當兵鍛煉2年對體質、素質都是一個提高。”而考慮到現在大學生畢業后就業難的問題,家里人也都比較支持他的決定。
小胡對未來想得很周到,當兵退伍回來后第一個選擇是去考軍校,如果能考上,那也算是混出了頭,若是考不上就回溫州繼續學習。小胡的周圍,不少年輕的學子也走上了當兵的道路,小胡說他在征兵報名和體檢過程中也遇見了好幾個溫州醫學院、溫州大學(籌)的學生。(記者劉娜筱夏曉臘章瑚通訊員姜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