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歲的陳女士在北京某企業做了30多年會計,今年7月份退休了。忙碌了半輩子的陳女士原以為退休后可以松口氣了,但當她第一次領到退休金時,心情又變得沉重起來:每月退休金不到1000元,比退休前2000多元的月收入少了一大截,這意味著今后的日子要緊緊巴巴地過。 怎么單位
給上了養老保險,退休金還這么少呢? 對此,有關部門的解釋是:按照現行規定,參加養老保險人員的養老金,主要包括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比如,有的城市退休時的基礎養老金的月標準,為所在市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20%;個人賬戶的養老金,為賬戶資金總額分10年按月平均發放。 過去,職工退休金可以拿到原來工資的80%—90%,退休前后收入差不多。現在的養老金能達到什么水平呢?目前,按照國家對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總體思路,未來基本養老保險目標替代率為58.5%。這里的“替代率”是一個保險術語,指的是養老金替代在職工資的比率。也就是說,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職工,退休后的養老金還不到在職工資的六成,只能夠保障基本生活。 退休前后收入差了這么一大塊,要維持先前的生活水平,單靠基本養老金顯然是不夠的。無奈之下,很多人只得擰緊消費的“龍頭”,把現在收入的相當一部分存入銀行用于將來養老。有錢不敢花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現期消費,使內需不足成為近年來影響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百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