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開赴日本的“華盛頓”號核動力航母
核動力航母即將進駐 核原料儲量趕超美國
日本正在從根本上動搖“無核三原則
”,為發展核武器鋪平道路
據11月21日最新一期美國《國防新聞》周刊透露,美國防部已經選定“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華盛頓”號派駐日本橫須賀海軍基地,替代即將于2008年退役的“小鷹”號常規動力航母。預計最終的決定將在未來數周內宣布。
消息傳出后,這幾天在東京以北的橫須賀市,陸續有民眾走上街頭抗議。據稱總人口只有大約43萬的當地居民,已經收集了超過45萬人的簽名,反對政府讓“華盛頓”號核動力航母進駐。期間,有一名79歲的退休原子能學院院長,天天掛著牌子站在街頭,呼吁路人在請愿書上簽名。
日本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曾經遭受核武器攻擊的國家,其所帶來的災難在日本國民心中依然記憶猶新。因此,不少日本民眾對美國準備在日本部署核動力航母的做法表示強烈反對,擔心航母可能出現的核泄漏給日本帶來又一次“核噩夢”。
但日本政府卻與民意背道而馳,對美國表現出積極的迎合態度。日本前外相町村信孝曾熱切地聲稱,此舉將有助于保障日本的安全及加強東亞地區的穩定。日本政府對核航母表現出的熱情,與核航母強大的威力以及日本對核武器的期待不無關系。
而更為關鍵的是,核動力航母的部署可以使日本逐漸架空“無核三原則”。日本政府早在上世紀60年代就確立了“不制造、不擁有、不引進核武器”原則。雖然該原則名義上界定為核武器,但任何帶核的武器都在禁止之列已經成為共識。也正是迫于這種壓力,美國此前一直沒有在日本部署核動力航母。而“華盛頓”號核動力航母的到來,則可能打破這種共識,從根本上動搖“無核三原則”,為日本發展核武器鋪平道路。
日本一旦走上核武化的道路,對東亞地區戰略平衡的破壞將是顛覆性的,甚至可能在亞太地區引發核競賽。特別是當前日本政府依然無法正視侵略歷史,其擁有核武器對世界和平而言不啻是一個巨大的災難。因此日本核武化的暗流必須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和警惕,才可能得到有效的遏制。
“華盛頓”號核動力航母
積極開發核技術 大量收購核原料
小泉親信支持發展核武
盡管在和平憲法和“無核三原則”的約束下,日本至今尚未邁出成為“有核”國家的腳步。然而,在日本政壇內部,核武化的論調卻十分有市場。
除了日本政府高官時不時地發出“日本應當發展核武器”的怪聲外,右翼勢力也經常鼓噪。2002年5月,時任日本內閣官房長官福田康夫公然宣稱:“只要堅持專守防衛,日本也可以擁有核武器。沒有不準擁有核武器的理由。”
2003年底,83名新當選的日本國會議員更是公開認為,如果國際形勢需要,日本應當發展核武器,實施核武裝。這其中就包括如今小泉內閣中的農林水產大臣中川昭一、外務大臣麻生太郎、環境大臣小池百合子以及內閣官房長官安倍晉三等政壇重量級人物。
近期,日本媒體披露,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日本政府從未放棄過發展核武器的探索。防衛廳曾多次就自行研制核武器進行可行性研究。這一切都表明,日本在為實現核武化而暗中努力。
官員極力拉攏美國學者、官員
盡管日本政府在公開場合表示,將堅持“無核三原則”,但實際上,長期以來日本一直在私下活動,希望成為有核國家。據悉,日本外交和防務部門的官員就經常利用與美國官員、學者私下接觸的機會,向其灌輸日本發展核武器合理性的謬論,拉攏他們替日本政府在美國發聲、造勢。2003年,美國專欄作家查爾斯·克勞哈默曾在《華盛頓郵報》發表文章稱,美國應該考慮支持日本擁有核武器,甚至可以考慮給日本提供核彈。
今年4月,美政府智庫——卡托研究所的兩名專家對外呼吁,應當允許日本擁有核武器,這可以抗衡來自中國和朝鮮的威脅,同時減輕美國的負擔。鼓吹日本應當核武化的聲音從美國政府的智囊機構中公開傳出,顯示日本的游說已經起到了一定作用,這種論調已經從日本流入美國。
美日雙方煞費苦心選航母
其實早在10月27日,美方已經就派駐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一事,與日本達成協議。但具體派哪一艘,倒是讓雙方煞費了一番苦心。美官員稱,在選擇航母的過程中,為避免激化反美情緒,“杜魯門”號和“尼米茲”號首先被排除。因為1945年,美國總統的杜魯門曾經下令,在日本投下原子彈;而尼米茲海軍上將曾率領艦隊,在太平洋消滅了日本艦隊。出于類似考慮,媒體紛紛推測的“布什”號在建航母也被排除,原因是老布什當年曾駕駛海軍魚雷轟炸機與日軍作戰。
雖然“小鷹號”與“華盛頓”號航母都為航空母艦,但核動力航母與常規動力航母相比,具有很大的優勢。“尼米茲”級航母是目前世界上火力最強大的水面艦艇。核動力航母能連續高速航行,迅速奔赴世界任何海域,起到常規動力航母不可替代的威懾和實戰的雙重效能。此外,核動力使航母減少了對基地和后勤支援的依賴,更換一次燃料可以連續航行50萬海里。顯然,在當前美日保持軍事同盟的背景下,核動力航母將給日本帶來巨大的安全利益。
日本的核原料儲量將超過美國
日本目前還未擁有核武器,但在核技術的研究與開發水平方面,卻始終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據保守估計,日本可以在3~6月內研制出原子彈。有些分析人士更認為,這個時間表完全可以縮短至兩個星期。日本具備制造核武器的能力完全可從以下幾點得到證明:
首先,日本加強核能的開發和利用,大力發展尖端的核技術研究。日本一直以和平利用核能為名,大力開展核聚變、快中子增殖等尖端核技術研究,制作核聚變實驗裝置和核聚變反應堆。這些是制造核武器的技術基礎。
其次,日本以民用核電需要為名,一直在大量收購、儲存、提煉核原料。今年7月,英國《獨立報》報道稱,日本目前至少已經儲存45公斤钚。9月14日的《亞洲時報》更指出,到2020年,日本的钚儲量將高達145噸,成為世界最大的武器級钚持有者,遠遠超過美國核武庫中100噸的數量。盡管各種來源的數字不盡一致,但相同的一點就是日本的核原料儲量已經十分可觀。
(本報特約記者 章 卓)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