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宋蕾
衛哲對《每日經濟新聞》說,他只想做職業經理人!皼]有人會說杰克·韋爾奇比蓋茨差吧。成功的模式有很多,并不一定要上百富榜。”衛哲常常自我分析,他認為自己身上創業和管理的能力比例為1比9。
“如果我現在50歲,你也不會來采訪我。”衛哲很坦率。他的履歷看起來像坐
直升飛機,從金融業到咨詢業,再到跨國企業中國總裁,只有10年。半年前,隨著百安居在中國將最大競爭對手歐倍德并購,35歲的衛哲成為500強企業中最年輕的職業經理人。
衛哲對《每日經濟新聞》說,他只想做職業經理人,而且只在中國工作!皼]有人會說杰克·韋爾奇比蓋茨差吧。成功的模式有很多,并不一定要上百富榜。”衛哲常常自我分析,他認為自己身上創業和管理的能力比例為1比9。
典型的“戰略派”
當代管理書籍常常爭論是執行重要還是戰略重要,而衛哲是典型的“戰略派”。
百安居和歐倍德進入中國的時間前后相差一年,原本是在歐洲市場旗鼓相當的對手,在中國,歐倍德卻黯然出局。談到老對手歐倍德,衛哲認為這場仗德國人輸在戰略!八麄兊膱绦心芰軓,但如果戰略錯誤,那么執行得越好,偏差越大。”
百安居實行大城市發展策略,有60%以上的門店開在大城市,歐倍德只有30%;百安居第一家店開在上海,歐倍德卻是在無錫。
2000年6月,當百安居在上海建立第二家門店時,歐倍德的30多位德國建材零售專家也悄悄來到無錫,計劃在這里開店。與百安居初人中國的謹慎不同,歐倍德一開始就力圖把這里打造成歐倍德在全球的第二戰場:他們派往中國的全是歐洲總部的精英;歐倍德無錫店成為一家不惜血本、完全拷貝歐倍德歐洲模式的店鋪,這成為中國市場上迄今為止花費最昂貴的建材超市店面;百安居三四年之后進入西部,歐倍德第三年就進入了。
在商場布局上,歐倍德又照搬歐洲模式。
百安居的勝利可以說是本土化的勝利。衛哲的家在百安居金橋店和歐倍德花木店中間。每天他來來回回,沒事就走進兩個店鋪,比較這兩個店哪里不同,思考布置經營中的各類細節。
衛哲說,很多消費者印象很深,歐倍德門店一進門有一個很大的工具區,一個四五千平米的園藝中心!斑@非常德國化,但是中國人有幾戶人家有花園呢?”
百安居遠沒有顯示實力
如今發生在百安居的現實,10年前在衛哲的腦海中已有初步構想。1996年,當時在普華永道工作的衛哲,為英國百安居做戰略咨詢,這也是他日后進入百安居的契機。
當年,他領導著一個6人小組,花了6個月的時間為百安居做咨詢。聯合利華也是他的客戶,衛哲笑稱,當時也有可能去聯合利華。之所以選擇百安居,首先看好的是行業,其次是和英國總部的關系融洽。
做咨詢的時候,衛哲常常要克服自己的沖動。因為他設想了很多籌劃,對于每個案例都有付諸實踐的沖動。終于在5年后,他進入百安居。他的第一個職務是財務總監;2年后升為中國區總裁。
衛哲奉行英國式的管理之道:平衡妥協。作為一個職業經理人,他避免自己站在中方的立場上與總部發生沖突。衛哲的上一任田浩,包括歐倍德原中國區總裁李風江都因為與總部的分歧而離開。
衛哲用一個個本土化的策略建議取得總部信任。事實也證明,從衛哲當年的咨詢報告開始,很多策略都是正確的。他建議百安居進入中國的年份是1999年底;與萬科、復地等企業合作,百安居外包他們的建筑材料的供應鏈和部分售后服務。讓衛哲驕傲的是,這種中國式的團購模式如今被英國百安居采納。采訪當天,在衛哲的辦公桌上,就有一份英國總部的新團購戰略。
衛哲在總部的地位也在提高。他笑著說,原來去總部開會,總是坐在門邊上,現在可以坐到前三排了。
但衛哲認為,百安居中國遠遠還沒有達到實力顯現的地步。他說,七到八年是新房自然老化的過程,下一輪百安居的裝潢中心將逐漸不唱主角。而對于舊房的翻新,軟裝潢產品的市場將漸漸興起!翱梢哉f百安居的業務永遠不會達到瓶頸。”
“百安居不是我的終點”
百安居的業務沒有瓶頸,在衛哲的想法中,百安居也不是他個人職業的終點。
衛哲喜歡用比喻,而且隨手拈來。他在某次采訪中將企業管理比喻為四大名著:第一步是《水滸傳》,要有反叛精神;第二階段是《三國演義》,一定規模后的兼并時刻;第三是《紅樓夢》,內部官僚體系建立;最后是《西游記》,上升到取經境界。
面對《每日經濟新聞》,他又說了一個比喻:工作只是坐地鐵,上哪一班并不重要,關鍵是到一個目的地。他將職業經理人的位置發揮到最佳作為目標。
計劃中,他未來的主業是去商學院當老師!澳悴挥X得這很適合我嗎?”衛哲反問《每日經濟新聞》。當被要求現場就上課,說說如何做一個優秀的“職業經理人”時,衛哲說:“可以把5個字拆開來說,第一是高度的職業化;第二要能夠‘經理’,三要人格完整!
衛哲認為,人承擔壓力的時間也就是10年。10年來他賺了很多錢,但對于投資創業沒什么興趣。
挑戰宜家,打色彩牌而非設計
《每日經濟新聞》:百安居成功收購歐倍德以后,在中國行業中沒有同規模的對手,你現在是否有一種“獨孤求敗”的感覺?
衛哲:人不會去求敗,只會求勝,再說我還沒有到“求敗”的境界。
《每日經濟新聞》:那你會給自己制造對手嗎?
衛哲:當然。當年百安居進入中國的時候,我就一直要自己忘記世界第三,歐洲第一。盡管我們現在遙遙領先地做老大,但還要維持強烈的危機感。
我們后天有一個全國性的經營大會,讓我們的管理層“居安思!。
很多跨國公司在中國被描述為一頭狼,但實際上沒有狼性。狼性哪里來呢?要有危機感才有,狼都是餓著肚子才會兇猛,如果吃飽了也很溫順。
《每日經濟新聞》:具體在哪個環節上有危機感?
衛哲:首先,我們在這里領跑,因為還有很多人沒有參加長跑。世界第一、第二兩位都還沒有呢。從較長的時間看,我們的優勢其實并不明顯。經營是場馬拉松比賽。如果我們兩三年止步不前,很快就會喪失優勢。這是我們最大的危機感。
第二,我們不僅要和同行業競爭,其他的行業也在跟我們爭奪優秀人才。百安居的管理團隊不僅能在建材行業服務,也可以在其他行業服務。留住人才是我要首要考慮的。
《每日經濟新聞》:你說過2002年打質量牌、2003年和2004年打價格牌,將來打什么牌?
衛哲:從2005年開始打時尚牌,這個牌起碼要打五年。
我現在想把更多的國際時尚引進中國,但并不像原來的歐倍德把大量的國際產品進口到中國來賣。那樣做很簡單。我想把歐洲的設計能力和中國本土的制造結合起來。做到高質量低成本。
比如現在迪斯尼獨家授權我們經銷它的產品,下一步我們將共同開發適合中國的家居產品。會在中國生產。迪斯尼僅僅來授權零售商,而我們依靠的采購網絡,幫他在中國尋找制造商。
《每日經濟新聞》:也可以說這是一種介入上游制造的嘗試?
衛哲:對。全球零售商碰到的最大問題就是同質化,F在的趨勢確實是零售商向上游發展,共同進行產品開發。這方面,宜家最成功。
就像我之前說的,質量牌是人有我好、價格牌是人有我廉,現在最難打的就是人無我有的時尚牌。宜家的產品就是人無我有,而且很時尚。
《每日經濟新聞》:印象中,百安居是建材零售商。但現在店中也設立了放置沙發、桌子、柜子的仿家居銷售區域,百安居開始“軟硬兼施”。軟裝潢產品部分,會不會被認為是對宜家的模仿?
衛哲:大家可能對英國百安居比較熟悉,但其實我們在法國的店就是完全以“軟”為主。法國人喜歡租房子又生性浪漫,他們可能不會常常換瓷磚、地板,但總不斷地更換窗簾,所以軟裝潢材料在那里經銷很好。我們就在引進法國的軟裝潢銷售經驗。
《每日經濟新聞》:在中國“軟硬裝潢”的比例是多少?
衛哲:在軟裝潢方面正在進行開店試點。今年深圳蛇口店、北京健翔店、上海金橋店(原歐倍德金橋店)3家店將改成“時尚生活館”,以軟裝產品為主,這也是我們時尚牌策略中的一步。
《每日經濟新聞》:這些時尚生活館會不會和宜家進入全面競爭關系?
衛哲:不是這樣。我們可以進入宜家的很多產品,但宜家很難進入我們的產品,他們不賣瓷磚、不賣潔具,廚房用具也不是主要的。另外,坦率地說,我們不會在設計能力上挑戰宜家。
我們抓住的是色彩系列,色彩會橫跨很多產品大類。你可能會在我們店里發現,浴室里毛巾和瓷磚的顏色相匹配。而且色彩開發不需要很多人。
例如,可能我們的碗不見得漂亮,但有20多種顏色。在宜家你能看到各種不同的碗,但是顏色的選擇并不多。在家居軟裝飾中,把握顏色最為時尚的主題,也是我們百安居全球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