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芳濱
經濟要發展,關鍵在結構。“十五”期間青島經濟發展的輝煌實踐,再次印證了這個真理。
“十五”期間,青島積極推進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有力地帶動了全市經濟的快速發展。五年來,青島經濟年均增長超過15%,經濟總量翻了一番,“十五”計劃主要指標提前一年完成,在全國副
省級城市中的位次,也由2000年的第七位躍居到目前的第五位。
更為可貴的是,五年來的產業結構調整成果,不僅使青島綜合經濟實力迅速躍升,經濟結構也日趨合理,為“十一五”乃至今后青島長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2004年底,青島一、二、三產業的結構比例關系,由2000年的12.2:48.7:39.1,調整為7.5:54.1:38.4。
到今年三季度末,青島產業結構調整的成效進一步顯現,一、二、三產業的結構比例關系調整為6.0:57.8:36.2。
與“十五”前的2000年相比,青島的經濟結構已呈現出一產比重逐年下降、第二產業逐年上升、第三產業保持穩步增長的可喜走勢,并形成人們預期的二、三產業共同支撐青島經濟快速增長的格局。
這個產業格局給人們展現的形象畫面就是:青島重化工業時代已經到來,“以輕紡工業為主”已成為城市歷史;高新技術產業比重不斷上升,青島工業含金量明顯提高;服務業日益繁榮,現代服務業的主導帶動作用日益增強;旅游業發展再上臺階,成為推動城市發展的一大特色經濟———
“青島是一個以輕紡工業為主的城市”———幾十年來,青島輕紡工業占全市工業的比重總保持在70%左右。因此,青島在介紹自己時總是這樣的定位。
但是近幾年來,青島抓住全球制造業,特別是韓、日制造業向中國轉移的機遇,加快建設四大工業基地、六大產業集群和制造業基地,同時抓住國家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有利時機,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在穩定發展輕紡工業的前提下,積極促進重化工業發展,促使全市重化工業呈現出加速發展的勢頭,對全市工業經濟的支撐拉動作用很快超過輕紡工業。
目前,青島輕重工業產出比重已十分接近,發展也更加協調。2004年,全市重工業完成增加值423.5億元,輕工業完成增加值450.6億元,輕、重工業比重由2000年的64.1:35.9,調整為2004年的51.6:48.4。
今年以來,青島重工業再次大顯身手:前三季度,全市重工業完成增加值422.4億元,輕工業完成增加值417.6億元,輕、重工業比重調整為49.7:50.3。
幾十年來,青島重工業比重首次超越輕工業。這個不平凡的超越所帶來的結果是,從2001到2004年,青島工業增加值增長一倍,今年前10個月的總量又超過了去年全年;工業結構更趨合理,重化工業不僅為全市工業經濟快速增長立下汗馬功勞,也帶動青島工業經濟成為全市國民經濟的支柱。
在“十五”期間的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中,青島堅持把自主創新作為加快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主要著力點。眾多企業以科技進步為指導,圍繞擴大自主知識產權,大力開展技術創新,積極培育高新技術產業項目,拓展高新技術發展領域,促使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呈現強勁發展態勢。
剛剛得到的最新數據:今年前三季度,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1352.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8.4%;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42.96%,比年初上升1.75個百分點。由于青島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不斷增強,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的孵化和開發取得了豐碩成果。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產值達650.5億元,占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品產值的68.9%。其中海爾熱水器“防電墻”技術、洗衣機“雙動力”技術被列為國際標準;海信“信芯”數字視頻處理芯片問世,打破了自中國生產彩電以來核心技術一直被國外壟斷的被動局面。
高新技術產業比重的不斷上升表明,青島工業經濟的含金量已越來越高。
對于經濟發展和結構調整,青島上下在實踐中逐漸形成了這樣一個共識:制造業是支撐并拉動城市向前發展的第一動力,而無污染、低能耗、集約型的現代服務業,則是潛在的即將推動城市后續發展的第二動力。因此,青島上下把現代服務業看作是城市經濟發展的另一條命脈,看作是產業結構調整的另一條主線,積極拓寬服務業發展空間,有效地提高了現代服務業的發展速度。
“十五”時期,青島現代服務業年均增幅大大高于“九五”時期。2004年,以房地產、旅游、會展、物流、信息軟件、海洋服務等為主流的青島現代服務業實現增加值近300億元,約占全市服務業比重的36%,增幅達到18%,超過服務業增幅3.8個百分點。其中青島物流業2004年實現增加值占服務業的比重超過20%;海洋服務業占全市服務業的比重接近14%。
在現代服務業的拉動下,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服務業實現增加值687.1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5.9%。
現在,青島現代服務業已迅速發展成為全市服務業和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推動青島形成了以交通運輸倉儲及郵電通信業、批發零售貿易和餐飲業、金融保險業、房地產業、社會服務業為主要行業的功能齊備、技術水平先進的服務體系。
置身現代服務業領域,旅游業的大發展,也隨著全市產業結構調整,在“十五”期間龍頭作用凸現。
這個時期,青島特別重視發展旅游產業,整個行業以奧運為契機,堅持實施旅游精品工程,堅持由觀光型向度假型轉變,積極改善旅游環境,相繼建成開放了嶗山巨峰、九水十八潭、海底世界等一批旅游大項目。在旅游環境優化、節慶活動和會展經濟等因素拉動下,青島旅游業質量效益型發展態勢初步顯現,對外吸引力迅速上升,并實現了讓人們記憶猶新的“三突破”:2004年,全年全市接待入境游客突破50萬人次,達到52.2萬人次;接待國內游客突破2000萬人次,達到2157.4萬人次;旅游收入突破200億元,達到207.6億元。
這一年,旅游業增加值占服務業的比重升至12.8%。
現在,青島旅游業發展已呈現出“時間延長、購物消費增加、商務客增加”等三大特點。今年前三季度,國內游客來青休閑度假的占23.20%,比去年同期提高1.92個百分點,僅次于傳統觀光游覽,居第二位;在青人均購物消費比去年同期增長25.5%;商務游游客所占比重由去年同期的12.3%提高到18.5%,位列觀光游覽、休閑度假之后,穩居第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