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電梯就像門窗桌椅一樣,逐漸成為一件島城普通市民離不開的尋常“家具”。電梯在便利市民的同時,由于缺乏維修保養、錯誤操作及逐年老化等原因,許多寫字樓、居民樓電梯卡人、梯箱突然下沉以及梯門打不開等“電梯驚魂”的事件時有發生,而來自市權威部門的調查數據顯示,
目前,我市運行的近4000部電梯中,兩成電梯屬于超期服役,帶病運行的更是超過了千部。為什么有這么多的“問題電梯”依然在運行?“問題電梯”的隱患何時才能消除?
新聞背景———電梯進入尋常百姓樓
昨日,記者采訪了市安監部門和質監部門。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統計數字顯示,目前,我市約有電梯近4000部,其中以市南區電梯數量最多,約占總數的4/1,市北、李滄、四方等區各有約近200部,黃島區約有500余部,嶗山、城陽約各有200部,膠州、即墨、平度、膠南、萊西等市數量較少,各在100臺左右。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有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我市現存的近4000部電梯中,大多數電梯配備在一些政府機關大樓、寫字樓及各大商場的辦公樓中,同時,遍布全市的高層居民住宅中也都裝有電梯。對島城市民來說,電梯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幾乎每個人的生活和工作都離不開它,如果一旦沒有了電梯,許多人的正常工作生活將被搞得一團糟。
數字令人吃驚———“問題電梯”為數不少
“現存的近4000部電梯中,有不少電梯存在安全隱患”,在對我市電梯事故隱患進行過多年調查研究后,市南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局長劉立德對記者說。據介紹,目前,我市現存電梯中,不少是在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投入使用至今的,如果按國家相關法規來衡量——建筑物僅設計1部電梯,使用時間不得超過15年,有備用梯的,使用時間不得超過18年,我市超期服役的電梯總量高達近千部之多,占電梯總量的1/5;其次,由于部分單位在電梯的使用管理、日常維修保養方面存在不規范之處,導致了我市有千余部電梯在帶病運行,幾乎隨時可能出現不正常運行甚至導致人員傷亡悲劇的發生。同時,劉立德表示,電梯的清潔、潤滑和調整檢查都應由有資質的單位來進行,但為了節約成本,許多有電梯的單位委托沒有資質的“雜牌軍”維修,電梯維護保養質量難以保證。
隱患就在身邊———“電梯驚魂”屢見不鮮
翻閱市安監部門的市民投訴舉報記錄,記者發現,投訴電梯事故占到其中很大一部分,雖說目前尚未發生過因電梯事故導致人員死亡的案件,但屢屢出現的“電梯驚魂”仍叫乘坐人的心里惴惴不安。前不久,島城一商廈內電梯因補償鏈固定不牢造成緩沖器開關斷開,導致乘坐電梯的1名老年人和1兒童困在電梯轎箱內;火車站附近一高層建筑內的電梯突然發生故障,電梯卡在10樓與11樓之間,3名市民被困在電梯里;今年5月,山東路深業大廈一部電梯突然停運,11名市民被困在僅有4平方米的狹窄空間里,后來通過他們展開頑強自救及電梯維修人員的緊急救援,在被困了將近一個小時后,渾身大汗的乘客們總算安然脫險,但他們中許多人表示,如果不徹底排除危險,他們不敢再乘坐這部電梯了———“電梯和別的設施不一樣,萬一真發生墜落等事故,里面的人根本沒有生還可能”,劉立德對記者說,而這也是島城市民為何對“問題電梯”如此恐懼和擔心的主要原因。
解決之道———①“查體”迫在眉睫
針對全市電梯存在的種種毛病,劉立德表示,目前我市需盡快組織一次全市所有現存電梯的安全隱患專項整治活動,對商務樓宇、居民住宅、賓館飯店、商場超市及娛樂場所的電梯安全運行情況進行大檢查,重點檢查電梯的檢驗和注冊登記使用情況、電梯作業人員持證上崗情況,對存在嚴重問題的電梯實施關停,為全市所有電梯建立一份安全檔案,并不定時地對各個電梯進行抽查檢驗,發現問題立即整改。
②安全法規提上日程
市安監部門工作人員表示,除了對全市電梯運行情況進行大檢查外,盡快研究出臺一部電梯安全管理規定才是治本之策。據介紹,注意到電梯安全的重要性后,我國一些先進城市在確保電梯運行安全方面已推出了很多好的舉措,如上海、北京、廣州等城市先后推出了電梯安全管理規定,為電梯安全運行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時,為了防止電梯維修責任的扯皮,南京市還規定,住宅電梯的維修費由開發商提前交納,專款專用;上海市則將電梯維修監督中心的監督電話與“110”等應急網絡實行24小時聯動,以便于發生危險后,公安部門迅速開展營救。
③市民要上“自救課”
電梯運行速度很快、又處于相對狹小的地方,發生事故時,乘客們很容易驚慌失措、魯莽行事,很容易發生危險。因此,劉立德提出,為避免重大傷亡事件的出現,乘客安全常識需要大力宣傳普及。了解了電梯安全常識后,乘客們面對突發的電梯故障就可以從容對待,采取正確的自救方法。記者張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