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艱難育種路,張家離奇發家史
這些農民反映,多年來搞育種致富,他們付出的是數不盡的辛苦甚至是血汗。為了育好種,每天凌晨兩點就要起床,到地里揪"父本花"授粉,晚上一直干到天黑才回家吃飯,一棵秧每天至少得擺弄兩遍。為了不誤生長期,經常是天上下著大雨,農民
披著塑料布在地里干活,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為了育西瓜種,宏偉鄉核心村三屯農民徐洪軍的妻子在地里授粉時,竟遭雷擊而死;東興鄉長發村六屯張喜成的妻子在授粉時,因太陽暴曬誘發腦出血,至今癱瘓在床。為了育種脫貧,這些勤勞而善良的農民付出了數不盡的代價。
農民李德順給記者算了兩筆賬,第一筆賬是農民育種的收入:他們需要買原種、化肥、地膜,交特產稅,交張家種子純度鑒定費,再加上當時的農業稅、畝提留等,一畝地的成本約460元錢。到收獲時,平均畝產種子80斤,按張家"代賣"的價格,每斤按純度不同可分別獲25-30元,這樣農民每畝純收入為2000余元。第二筆賬是張家"代賣"種子的收入:張家把從農民處收來的種子經過包裝再賣出去,農民從市場上看到的價格是一盒4兩204元錢,最低時還賣80元錢一盒。按平均賣價100元/盒計算,張家一斤種子至少掙200元錢,是農民所得利潤的許多倍。農民反映,光是1999年一年,張家就收了25萬斤種子,不知賺了多少錢。

農民展示慶農西瓜制種聯合會的會員證
農民們說,張家不允許農民把育成的種子私自賣到市場上,如果發現私賣,上一年的種子款就甭想得到了。這樣一年押一年,張家始終牽著農民走。前些年農民的日子僅僅是變得寬裕,張氏家族卻離奇地發了家。農民們說,張氏家族從1987年就開始繁育種子,后來他家的種子賣到全國各地,到現在十七、八年,早已擁有了億萬家財。東興鄉一位鄉領導說,張家的買賣做得很大,在大慶市的一棟樓別人給5000萬元都沒賣;張家哥兒幾個分家時,每人分了一個多億的財產,有一年一次就買了4輛奧迪A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