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阿根廷的圣路易斯舉行的男子國際象棋世界冠軍賽成為了國際象棋歷史上一個里程碑式的事件,它標志著國際棋聯在經過多年的努力后終于結束了國際棋壇十幾年來紛亂的局面,實現了統一。而新棋王托帕洛夫成為了自1993年出現卡斯帕羅夫和卡爾波夫兩位世界冠軍后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唯一的世界冠軍”。
背景:兩大對立組織分瓜國象世界
在最近的十多年來,國際象棋界不是沒有世界冠軍,而是一直存在兩個世界冠軍。這兩個世界冠軍分別來自兩個對立的國際組織,一個是歷史悠久的國際棋聯(FIDE)。國際棋聯也是目前唯一的官方組織,擁有170多個會員國。另一個組織則是由卡斯帕羅夫和肖特于1993年脫離國際棋聯后自立山頭成立的職業棋協(PCA)。
追述世界棋壇的混亂起源,要從1984年卡斯帕羅夫挑戰“老棋王”卡爾波夫,爭奪世界棋王稱號開始說起,人們將他們稱之為“小卡”和“大卡”。自1984年至1990年的6年多的時間里,“二卡”共進行了5次爭霸,交鋒144局,小卡以勝20負18和106的總戰績略微領先。
恩怨篇:沒有勝者的世界棋王賽
在老棋王費舍爾悄然隱退棋壇后,卡爾波夫背著不戰而勝的遺憾獨霸國際象棋世界棋壇9年之久。直到1984年,卡爾波夫“獨孤求敗”的輝煌歷史終于在年僅21歲的卡斯帕羅夫的挑戰下遭到最大的威脅。這一戰就進行了5個多月,兩人大戰48盤,連和17盤,創下了國際象棋歷史上比賽時間最長的紀錄。
國際棋聯終止“兩卡”第一次爭霸
1984年9月10日,卡斯帕羅夫和卡爾波夫這兩位世界棋壇的巨星在莫斯科開始了首次碰撞。此番大戰規定,和棋不計分,對局數不受限制,倆人中先勝6局者便可獲得世界冠軍的稱號。
當比賽進行至第42局時,“二卡”均已達到了身心所承受的最大限度,此時總和局達到了35局。對此,前世界冠軍塔爾指出,為了避免再發生類似“無限”和棋現象,國際棋聯應啟用原有規則,即最多下24局,先得12.5分者為勝。沉悶的和棋一直延續到第48局,卡斯帕羅夫出人意料地連扳2局,將比分追成3比5,士氣也隨之轉旺。這時,所有專家的論調開始轉變,認為卡斯帕羅夫將最終奪冠的人越來越多。就在卡爾波夫提出要推遲第49局的比賽的時候,當時的國際棋聯主席,弗羅倫西奧·坎波馬內斯站了出來。
1985年2月15日,坎波馬內斯在莫斯科一家旅館中舉行記者招待會宣布,結束“二卡”正在進行的國際象棋男子世界冠軍爭奪賽。在同年按照最高局數24局的舊規則重新在“二卡”之間開始世界冠軍爭奪。
對于這個決定當時的坎氏解釋:“雖然兩位棋手都要求繼續比賽下去,但我首先深感憂慮的是這兩位當今棋壇最佳棋手的健康狀況。我強烈地感到這場比賽不能再繼續下去,否則將成為一場折磨身心的疲勞測試。我的決定是在權衡各種因素利弊得失后才作出的,任何人都不可能說服我撤銷這個決定。”
國際棋聯惹惱卡斯帕羅夫
坎波馬內斯的決定立即在棋界引起軒然大波。據當時的路透社消息,坎波馬內斯是應卡爾波夫的醫師之請飛抵莫斯科的,醫師害怕卡爾波夫已經接近肉體和精神崩潰的邊緣。
對于坎氏的決定最為憤怒的當然是卡斯帕羅夫。在記者招待會上,卡斯帕羅夫幾乎是以痛苦的表情對坎波馬內斯說:“你剝奪了我的機會,因為在漫長的5個多月中,我還是第一次感到自己能勝利。我要比賽,不延期,不間斷。”
有趣的是,在記者招待會上,本應該是“受益一方”的卡爾波夫也同樣對“決定”表示了強烈的反對。“我們能夠,我們要求繼續比賽,我不能同意結束比賽而重新開始,我想卡斯帕羅夫也會同意我的主張。”
為了平息“二卡”的不滿,坎波馬內斯與他們協商了1個多小時。最終,坎氏宣布卡爾波夫接受了這一決定,而卡斯帕羅夫將服從決定。憤怒的卡斯帕羅夫指責卡爾波夫和坎波馬內斯串通一氣。他對記者說:“和國際棋聯主席商榷是毫無意義的,我不相信這位主席。卡爾波夫如愿以償了,他還是世界冠軍。”這一事件在卡斯帕羅夫心中種下了對于國際棋聯不滿的火種。
二次爭霸 小卡奪冠
1985年9月2日,“二卡”第2次世界冠軍爭霸賽在莫斯科拉開戰幕。卡斯帕羅夫顯示了自己的個性,在開幕式上,他拒絕和卡爾波夫握手,并在比賽開始后多次拒絕卡爾波夫所提出的共同分析賽局的慣例要求。經過24局鏖戰卡斯帕羅夫最終奪得冠軍,成為世界上最年輕的男子國際象棋世界冠軍。在卡爾波夫被最后戰敗的一刻,賽場中1500名觀眾同時起立,齊聲歡呼著“加里(卡斯帕羅夫)!加里!”。 失去了世界冠軍頭銜的卡爾波夫最終禮貌地向卡斯帕羅夫伸出手來,然而此時正巧小卡掉頭轉向觀眾,在空中揮舞雙手,與觀眾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悅。這個充滿了戲劇性的動作被當晚的莫斯科電視臺時事評述節目定格播放。
之后卡斯帕羅夫稱霸棋壇15年,即使丟掉了世界冠軍的稱號后,他仍是國際棋聯等級分最高的棋手。1986年、1987年和1990年,卡爾波夫三度發動復辟之戰,盡管依舊殺得風云激蕩,但卡斯帕羅夫的地位已難以撼動。卡爾波夫的復辟之戰均以失敗告終。直到2002年12月20日在紐約舉行的“二卡”快棋對抗賽中,卡爾波夫才報了前5次慢棋對抗賽中均負于卡斯帕羅夫的一箭之仇。
斗爭篇:特級大師協會中途夭折
在1987年“2卡”第4次大戰之后不久,國際棋聯這一世界國際象棋的領導機構的權威性受到了嚴重挑戰。卡斯帕羅夫和比利時嗜好棋藝的百萬富翁科克聯手成立了“特級大師協會”,宗旨是爭取在高級別的比賽中讓棋手有更多的自主權。“國際象棋國際特級大師協會”創辦之初只有8名成員,雖說人丁稀疏,但各個都是世界棋壇中呼風喚雨的人物。在這個與國際棋聯分庭抗禮的組織中,卡斯帕羅夫自任主席。至1989年5月時,協會已經擴大到了243人,并于1989年創辦了首屆世界杯國際象棋個人冠軍系列賽。
可惜的是,卡斯帕羅夫引為自豪的“特級大師協會”并未如他所愿那樣發揮職能。最終,坎波馬內斯憑借老辣的外交“鐵腕”,輕而易舉地使特級大師協會變成了只能是在國際棋聯手下得到某種程度自由的下屬組織。憤然之下,卡斯帕羅夫辭去主席之職并退出“特級大師協會”。
分裂篇:兩個棋王共同現世
1993年秋的世界棋壇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新鮮事,兩個國際象棋男子世界冠軍賽幾乎同時舉行。9月7日,卡斯帕羅夫與肖特在倫敦進行了首局交鋒,而在此前一天,卡爾波夫與蒂曼的戰斗已于荷蘭茲沃勒打響。
在與國際棋聯長期不能“和平共處”后,1993年,卡斯帕羅夫和肖特“揭竿而起”,發表聯合聲明,拒絕國際棋聯對他們兩人間世界冠軍賽的安排,并在脫離國際棋聯后自立山頭成立了國際職業棋協(PCA)。對于卡斯帕羅夫和肖特的行為,多年來一直統治著國際象棋界的國際棋聯自然不能等閑視之。3月23日,國際棋聯宣布正式由卡爾波夫與候選人賽亞軍蒂曼來參加當年的世界冠軍賽。兩個月后,國際棋聯又宣布取消卡斯帕羅夫和肖特的世界冠軍稱號和挑戰者資格。而同年秋天的兩場世界冠軍爭奪賽便是在這種前提下產生出來的。卡斯帕羅夫成為職業棋協世界冠軍,卡爾波夫成為世界棋聯世界冠軍。
希望篇:2002年布拉格協議
2002年初,極富外交才能的前美國棋王塞拉萬主動承擔起卡斯帕羅夫與國際棋聯和解的中間人。按照權威人士的說法,卡斯帕羅夫此時與國際棋聯走到一起的時機已經成熟。
為了結束國際象棋界這種混亂的局面,2002年,國際棋聯(FIDE)與職業棋協(PCA)在捷克共和國首都布拉格達成的統一協議(也稱“布拉格協議”),宣布組織國際象棋統一棋王賽。最初按照布拉格協議的規定,統一棋王賽應于2003年10月或11月舉行。比賽的一方由是2002年多特蒙特大賽的勝利者與職業棋協世界冠軍克拉姆尼克爭奪;另一方則由2001年國際棋聯世界錦標賽冠軍波諾馬廖夫和世界等級分最高的棋手卡斯帕羅夫爭奪。但是由于波諾馬廖夫后來拒絕在比賽協議上簽字,導致這場比賽一拖再拖。2004年,國際棋聯又宣布由2004年男子世錦賽冠軍卡西姆扎諾夫與卡斯帕羅夫交鋒,勝者將與現職業棋協(PCA)的世界冠軍克拉姆尼克進行一場對抗賽,以決出“真正的世界冠軍”。然而,此計劃又屢次出現波折。
2005年1月,“忍無可忍”的卡斯帕羅夫“傷心地”宣布退出統一棋王賽。又過了兩個月,這位叱咤棋壇20余年的“巨無霸”又出人意料地宣布退出職業生涯,轉向政壇。
統一篇:新世界冠軍的誕生
2005年阿根廷圣路易斯市市長阿爾博托與國際棋聯經過協商后共同簽署了主辦協議。宣布于今年9月27日至10月16日舉辦由8人參加的統一棋王賽。
然而,職業棋協世界冠軍克拉姆尼克對外宣布他將不參加在阿根廷圣路易斯市舉行的世界冠軍賽。理由是:國際棋聯未能履行布拉格協議所規定的義務。克拉姆尼克說:“布拉格協議并不是我提出的,也不是國際棋聯提出的。我贊成協議內容,并履行了我的部分,和列科下了對抗賽并成功衛冕。而國際棋聯并沒有如期舉行他們那部分比賽。”克拉姆尼克還提到,他愿意與此次圣路易斯世界冠軍賽的勝者舉行一場對抗賽,爭奪統一的世界冠軍頭銜。同時還表示,如果國際棋聯無意再繼續履行布拉格協議,他將另找他人組織一對一的世界冠軍對抗賽。
舉辦本次世界冠軍賽是國際棋聯自2002年布拉格協議簽署以來做出的一項最為重大決定。國際棋聯意在通過本次比賽決出一位“統一的”、“無爭議的”、“名副其實”的世界冠軍。雖然職業棋協世界冠軍克拉姆尼克拒絕參加本次世界冠軍賽,但是隨著卡斯帕羅夫的隱退,克拉姆尼克的等級分又一直呈下滑趨勢,職業棋協世界冠軍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也開始動搖。從這個角度看,統一的格局已經初現端倪。
隨著新世界冠軍托帕洛夫的躍然而出,雖然職業棋協還在克拉姆尼克的“掌握”之中,但這似乎已經不再重要,中國棋院國際象棋部部長葉江川指出,國際棋壇“分久必合”的時代到來了。
本版撰文/本報記者 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