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瘧疾 每30秒殺死一名兒童
熱帶傳染病,通過蚊子傳播 多發于夏秋兩季 表現為周期性的發冷、發熱、出汗 每年奪命超過100萬
瘧疾作為全球最普遍、最嚴重的熱帶疾病之一,每年在全球約有3億宗病例,大多都發生在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導致超過100萬人死亡。在非洲
,瘧疾每30秒就殺死一名兒童,這比任何其他疾病造成的非洲兒童死亡人數都要多。得了瘧疾而幸存下來的兒童往往會大腦受損或是癱瘓,給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
“非洲瘧疾日”
2000年4月25日在尼日利亞首都阿布賈舉行的非洲首腦會議達成了《關于在非洲遏制瘧疾的阿布賈宣言》,《宣言》重申了非洲各國聯合打擊瘧疾疫情。聯合國把這天定為“非洲瘧疾日”。
全球有超過41%的人口都有感染瘧疾的風險,并且由于不斷惡化的衛生系統、不斷增長的藥品和殺蟲劑的抗性、氣候變化以及戰爭,這個比例每年還在不斷提高。
典型的瘧疾發作者,一般可明顯地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發冷期:怕冷,雖蓋厚被,仍寒戰不休,面色蒼白。此期可持續10分鐘至1小時左右。第二發熱期:高熱(可達39-41℃)、面色潮紅,伴頭痛、口渴、呼吸困難。第三出汗期:高熱后,突然大汗淋漓,體溫隨即下降至正常。瘧疾除可導致貧血、肝脾腫大外,尚可引起腦型瘧疾、肺型瘧疾、胃腸型瘧疾等而危及人的生命。
加劇當地貧困
瘧疾流行的國家和地區有105個之多,九成因瘧疾而死亡的病例均發生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瘧疾由于大大降低了生產力和社會穩定性而使貧窮現象加劇。農村和貧困人口因得不到有效治療而最易受到瘧疾的侵害。在農村地區,雨季——農事最繁忙的時候——的感染率最高。研究表明,感染瘧疾的家庭要比其他家庭少60%的農作物收成。據統計,即使精打細算,瘧疾每年給整個非洲國內生產總值造成的損失達到120億美元。
根據宏觀經濟學和衛生委員會的報告,每年需要高達20億美元的資金才能夠實現到2010年將瘧疾死亡人數減半的目標。然而對于貧困落后的非洲國家而言,每年拿出20億美元對付瘧疾,是一件力不從心的事情。在目前,只有6億美元可供開支。
孕婦兒童受害最深
孕婦與胎兒也是瘧疾主要的受害者。在非洲的瘧疾流行地區,每年約有3000萬婦女懷孕。對于這些婦女來說,瘧疾對她們自身的健康以及胎兒的健康都構成了嚴重威脅。瘧疾會造成新生兒體重過輕、貧血甚至死亡。由于母親在懷孕期間感染瘧疾,非洲每年有20萬新生兒死亡。在肯尼亞,瘧疾是最多發也是造成最大經濟負擔的疾病。根據肯尼亞衛生部門的統計,在醫院治療的病人中有40%是瘧疾患者。瘧疾也是造成肯尼亞兒童夭折的第一大因素,平均每天有90名5歲以下兒童死于這種疾病。聯合國最近警告說,瘧疾已經成為肯尼亞的“國家悲劇”。快速有效地治療瘧疾應當應用到兒童和孕產婦的日常衛生保健中來,這樣就可以使死亡率降低50%。
瘧原蟲已產生抗藥性
許多觀察家曾經提出的警告:抗藥性瘧原蟲越來越普遍。奎寧是目前對抗瘧疾藥品中價格最便宜也是最有效的藥物,但是越來越多對奎寧具有抗藥性的瘧原蟲出現在大部分的非洲地區,使得這個藥物越來越沒有用了。不過,通過將不同藥物混合在一起來進行治療能夠抑制這種抗性。
專家指出,目前仍缺少對抗瘧疾的疫苗。疫苗可以提供一次注射持續10年的預防效果,比擊敗瘧疾的計劃還要有更久的影響力。美國共同基礎疫苗的發起人梅林達·摩爾同意這個說法:“許多兒童正處于死亡邊緣,所以關于疫苗的問題需要馬上受到關注才行。”就長遠來講,只有疫苗的發展才能阻止非洲瘧疾的傷痛。摩爾說:“我們需要新的工具,歷史告訴我們疫苗是最好的工具并且能讓瘧疾得到控制。”
專家還呼吁向當地居民發放工具抗擊瘧疾,如蚊帳、殺蟲劑等物品。麻省劍橋哈佛大學國際發展中心的瘧疾流性病學專家鮑勃·斯諾表示,這些具體的工具能為防范瘧疾發揮效用,然而如何運用和普及這些工具仍是個挑戰。斯諾補充道:“早在20年前人們就已經知道蚊帳是個便宜又能預防人們患上瘧疾的解決方案,但是僅僅只有4%
的非洲兒童能在蚊帳的庇護下睡上一覺。”
抗瘧戰略
●經過殺蟲劑處理的低價蚊帳。
這個方法可以減少17% 瘧疾的傳染率,所以必須被更快速的制造與提供給更多的民眾使用。貨物稅與進口關稅必須要取消。
●優先為懷孕婦女提供蚊帳以及抗瘧疾藥物。
●制造更便宜的新世代抗瘧疾藥物。
新一代的抗瘧疾藥物必須能更有效的能對抗具有抗奎寧的瘧原蟲,目前每一位病患治療的費用在1~3美元之間,這樣的價格比奎寧還要高出數百倍。
●建立瘧疾預先警報系統。
利用氣象預測與數據瘧疾熱點(hotspot)幫助官方緩和瘧疾的爆發。類似這樣的系統南非以及其他試用中的國家提供了它們存在的價值。 (本版編譯 小朗
艾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