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伴隨著“神六”遨游太空歸來的“放生橋刺繡”在北京航天城內舉行了交接儀式。有媒體評論,此舉是將一個有著1700多年歷史的江南古鎮與在太空遨游115小時的“神六”串聯了起來。
搭載“神六”上天的,共有8類64種物品。其中包括生物菌種、植物種子等實驗物品,郵票、書畫等載人航天工程紀念品,以及極
地考察國旗、海峽兩岸泥土、學生作文、企業標識等其他物品。正如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院長袁家軍所說:搭載這些物品的目的,除了為飛船配重等技術原因外,也是為了支持公益事業、擔負社會責任,承載社會各方殷切期盼。
“神六”上天,舉國歡騰。她裝載的不僅是有形的物品,更是華夏兒女的滿腔赤誠。古鎮刺繡,意寓悠久歷史與尖端科技的一脈相承,融會貫通;極地考察國旗,記載著人類不懈探索的科學精神;兒童書畫,代表著13億同胞的期盼和希冀。每一件物品,都是一份自豪,都是一筆財富,都是一個夢想,都標志著一個新的起點!
64種物品隨“神六”上天,象征著社會各方面通力協作,立志與神舟飛船齊頭并進的美好愿望。這是新的知識、技術、思想、文化相互融合而形成的社會活力的生動寫照,也是社會成員的能動性、積極性、創造性的充分發揮,體現著社會各個方面協同一致所凝聚的力量。
回顧我國科學事業的發展軌跡,可以發現,只有團結合作的和諧力量才是飛快進步的強大動力。新中國成立之初,在極為困難和危險的情況下,一大批優秀科學家聽從黨和祖國召喚,挑起歷史重擔。他們義無反顧,毅然拋家舍業,隱名埋姓,進入戈壁荒漠,風餐露宿,艱苦創業,鑄就了具有歷史性意義的“兩彈一星”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既是科學家個人艱苦奮斗、永攀高峰的精神,也是科學家們團結一致、眾志成城的協作精神,更是社會各個方面攜手奮戰、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正是這種精神,成為我國航天科技事業蒸蒸日上、日新月異的強大力量源泉。
今天,“神六”成功升天,更顯示了和諧社會的無窮魅力。“神六”的成功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的又一曲壯麗凱歌!社會各階層成員的全力支持、每個中華兒女的悉心關注,共同化為推動“神舟”上天的不竭動力,集中體現了中國人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力、自強!我國航天科技前進的路還很長,要克服的困難也很多,但是只要舉國上下齊心協力,社會各個方面都能立足本職,刻苦鉆研,勵精圖治,不畏艱險,神州大地必將與“神舟”一同騰飛!(孫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