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文化節昨日閉幕,安全套壯陽藥商家大甩賣。“合歡椅”賣了個缽滿盆滿。銷售人員告訴記者,據市場追蹤統計,顧客買回“合歡椅”后平均一周做愛4次,有顧客還提出“改良建議”:為了更“省力”,希望能將附椅、靠背都加裝電動功能。對這種“偷懶享受”法,合歡椅的發明人表示不會考慮:“如果連這點力氣都要節省的
話,這對使用者的身體健康沒有好處。”(11月8日《信息時報》)
這個搶了足夠多的眼球的性文化節終于閉幕了。如果再讓他們繼續折騰下去的話,中國人都“性趣盎然”,人人都是“性亢奮”者好像就成了客觀事實了。為什么要舉辦性文化節咱們搞不清楚,但既然這已經是第三屆了,就說明舉辦這個性文化節還是很有必要的。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對不對?但咱不知道前兩屆的性文化節中到底有多少文化,反正在這屆性文化節上咱沒看到什么文化,這個性文化節已經變成了“合歡椅”節的感覺到是很明顯的。
趁著性文化節閉幕的最后幾個小時,商家紛紛揮淚甩賣存貨。安全套10元三盒、壯陽藥5元一盒、推銷商聲嘶力竭地向顧客賣著廣告。歷屆性文化節都頗受關注的“合歡椅”產品,此次仍然賣了個缽滿盆滿。就在最后一臺樣品被組裝買走的三分鐘內,仍有3個參觀者表現出濃厚的購買意向。兩天半的展覽,現場買走了15臺產品,還有10多個下了訂金。而且整個性文化節期間,這樣的熱鬧可謂比比皆是。
當然,既然人家打的是性文化節的招牌,有“文化”的事當然也是少不了的了,一些性學專家的大出風頭就是看點之一。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性社會學研究所所長潘綏銘就大打得出了一把風頭。比方他說“相信普通婦女享受男性、消費男性的現象,早晚會在國內出現。”因為“從性欲方面來說,男女是平等的,甚至有點‘陰盛陽衰’”,“不是只有男性才想性,女性也同樣有此需求。”還有像什么“半推半就就是強奸”;“性騷擾只會越來越多”;“離婚率將越來越高”;“教育男人才能制止賣淫”等等,基本上都是“語不驚人死不休”。
性文化節該怎么辦咱們搞不清楚,但難道披上“文化”的馬甲和就可以“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了嗎?瘋狂推銷可以完成100多種性生活姿勢的合歡椅,甚至還播放了長達50分鐘,真人在合歡椅上逐一演示“合歡秀”的DVD;各種各樣的“限制級”產品更是比比皆是,反正警察是不可能來“性文化”節上進行掃黃的;還有那些專家們的“語不驚人死不休”。難道這些就是所謂的性文化不成了?“性文化”節就是“性亢奮”的代名詞?而這樣的性文化節真的就可以繼續這么“文化”下去嗎?
責任編輯:林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