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青島市高新區軟件園的一棟透明玻璃鑲嵌起來的大廈上,掛上了醒目的條幅。世界500強企業美國朗訊科技公司,把它的全球技術支持中心和IMS項目研發中心設在了這里。朗訊不遠萬里,把被稱為“企業心臟”的技術支持中心和研發中心搬過來,這對山東意味著什么?又將帶來什么?
研發本地化水
到渠成
“政府的鼎力支持,是我們選擇青島的重要因素。”11月2日,剛參加完全球技術支持中心和IMS項目研發中心落成典禮的青島朗訊科技通訊設備有限公司總裁瞿嘉東先生說。
此前的9月2日,中共山東省委副書記、青島市委書記杜世成率團訪問了美國朗訊的總部,并與朗訊簽署了全面合作備忘錄,此舉成為促成朗訊加速在青擴張的關鍵因素。
根據朗訊提供的資料,朗訊自1993年就開始在青島生產通訊設備,并不斷加大投資,迄今總投資額已達2億美元。在生產本地化方面,實施本地采購,本地物流管理,本地生產集成,產品銷往全球。截至2004年,朗訊在中國發展的供應商超過400個,這些供應商不僅支持中國市場,同時為朗訊提供全球服務。
青島朗訊生產流程、質量控制等環節的全部本地化,進而對研發的本地化提出了迫切要求。業務拓展的需要成為朗訊研發布點青島的直接契機。
山東業界面臨機遇
這次青島朗訊全面擴容,已從生產制造為主,成功轉型為集規模制造、全球性服務、全球性研發為一體的最大的系統集成中心和服務全球的最大技術支持和研發中心之一,給山東帶來的契機不言而喻。
首先是巨大的采購供應鏈有待山東企業加盟。2004年,朗訊在中國的采購額超過4.8億美元,占朗訊全球采購的20%,而隨著朗訊IMS項目研發中心的落成,該產品的應用開發又是一個巨大的“蛋糕”,期待當地企業一起分享。另外,原有的5號交換機、正在推出的3G產品也蘊含著巨大的商機。
其次,高素質的人才資源集聚而來,將大大優化當地的人才結構。青島朗訊現有員工近1700名,平均年齡28周歲,其中擁有碩士和博士學歷的員工占28%,大學專科和本科畢業生占60%。公司重視對本地人才的培訓和任用,中高層管理人員中96%以上為中國本土員工,在近500名研發人員中,本土員工占99.2%。這無疑將在山東創造一個國際化的人才“小氣候”。
再就是將帶來全球化的服務理念和服務資源。朗訊的程控交換全球技術支援中心于2005年1月1日就開始轉移到青島,該項目首期投入資金800萬美元,新增100名有豐富經驗的中國技術支持工程師,組建4個實驗室,向全球近7000臺交換機局共計5億端口提供技術支持。同時,將帶動本地企業技術服務的升級。
“重要的是給了一個和世界頂尖高手對話的機會。”有關人士認為,朗訊的到來,將大大提高通信產業高端市場的技術水平,同時也給當地企業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應該抓住機會,在“過招”和合作中實現雙贏。
山東將成為朗訊“主戰場”
朗訊研發中心“安家”青島后,青島奧帆賽將成為首個“新兵器”的“實戰平臺”。在朗訊研發中心的演示屏前,技術開發人員向記者介紹了這一最新技術。
從演示屏上看到,經過朗訊的技術整合,原先隸屬于不同部門的信息系統,像交警的道路交通指揮系統、酒店的訂房系統、氣象服務系統等都被納入統一的3G終端,持有手機的用戶,一下飛機就可隨意查詢、訂制信息和直接辦理相關業務,徹底打破了信息壁壘。
“目前,朗訊承接的奧帆賽項目已經完成了多個基站的建設,預計年底前青島市民就可以享受到最先進的3G服務,這在全國是第一家。”朗訊研發人員告訴記者,除了3G服務平臺項目外,他們還將發展下一代網絡研發中心,整體從美國搬來的IMS項目研發中心將承擔該課題,一旦得以推廣,將帶來網絡通信的“大革命”。
在市場運營方面,朗訊將把整個山東作為“戰略要地”,與網通、鐵通、聯通、移動等運營商一起,拓展更大的通訊設備市場,力圖在下屆全運會等重要“賽場”上“奪標”。
據透露,朗訊已在聯通CDMA網絡一期項目招標中,一舉贏得其中最大份額,此項目是朗訊在全球一次性簽訂的最大的碼分多址網絡合同。并在隨后開展的聯通CDMA二到四期建設中,繼續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成為中國通信市場最大的CDMA設備供應商。(完)(記者 劉國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