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死者親屬都抱著要將“白事”辦風光的想法,攀比之風日盛,再加上職能部門管理上的不到位,使殯葬用品市場混亂,經營者巧立名目、漫天要價,行業暴利愈演愈烈。
近日,一位曾從事過殯葬中介業務的人士透露,市場上的各種殯葬用品不少存在著暴利,在殯葬行業中活躍著一群中介人,在收費上隨意要價,使
得殯葬成了高消費,甚至有人戲言:死都死不起了。
“從簡辦理”花銷難“簡”
日前,濟南何先生的一位親屬去世,他找了一家殯葬中介代辦善后事宜,前后共花了兩萬多元。
據何先生說,請人給死者整容花費了1000多元;用的壽衣,普通的棉布面料要800元~1200元;綢緞面料最少也要2000元一套;骨灰盒是4000多元的紅木骨灰盒,即使這樣的骨灰盒,面子上也才勉強過得去。購買墓地或靈塔的費用就更昂貴了,便宜的墓地也要三四千元;交通便利,“風水”較好的地段要上萬元,他還一直讓中介人員按從簡的原則辦理。
親屬葬禮結束后,何先生從悲痛中恢復過來,仔細一回想,覺得這殯葬用品價格、善后花費的確有些高。像壽衣,成本最多也就兩三百元,卻賣到上千元,一個骨灰盒,成本真有四五千元那么貴?殯葬中介的經營者說啥就是啥,給遺體整容師、墓地風水先生、墓碑刻字工人以及下葬工人的“好處費”,每個環節平均都要花費幾百元,再加上給中介的服務費用,前前后后一共花了兩萬多元!
何先生說,親人去世后,親屬都陷入悲痛之中,最后一次在死者身上花錢,誰會斤斤計較呢?可能一些殯葬中介或殯葬用品經營者正是抓住了他們的這種心理才漫天要價。失去親人本來就是一件悲痛的事兒,而家屬在“送行”過程中還要挨宰,這無異于“傷口上撒鹽”。
價格放開管理難度加大
一個人死后從整容、告別到火化,到底要花多少錢?如果從殯儀館的賬目上看,消費并不多:火化費,租用告別廳大廳,加上租用花圈等開銷,最多不過2000元。可是在此之外的開銷可就大了。給死者整整容便要價數百元;成本一二十元的花圈售價達一二百元;成本僅七八十元的骨灰盒也可以賣到幾千元。
據調查,很多殯葬服務和殯葬用品經營者不明碼標價,漫天要價現象普遍。濟南濼河小區一家殯葬用品商店的李先生說:“現在殯葬用品都是這個價,大家要得都高,我也就不可能低價出售,況且很多人還認為越貴對死者就越尊重,便宜了人家還不愿意買呢!”
這位經營者說,像花圈成本不過10元錢,售價卻可以達到50元至100元。賣殯葬用品都是看人隨口要價,買者誰有心思在這方面討價還價?他的一位朋友干殯葬服務,為死者整容、穿壽衣并附帶賣壽衣,壽衣最便宜的也要500多元,大部分壽衣價格在1000元至2000元左右。有時為死者整容,“整容費”、“蓋臉費”、“麻繩”等等“全活兒”下來至少要兩三千元。
據了解,在殯葬行業,除火化必須嚴格執行政府定價,運尸、停尸、寄存費和租賃費用則實行指導價,其他項目費用均由市場調節,殯葬用品價格則全部放開,全部由市場供需決定價格。由于殯葬用品和大部分服務項目價格已全部放開,因此無法從生產、銷售、使用的各個環節上預防和杜絕殯葬用品的價格虛高問題。另外,除由民政部門批準的殯葬用品和服務經營單位外,衛生部門的各大醫院均設有尸體存放、整容、化妝、悼念、祭奠場所和服務項目,給管理帶來了一定困難。
黑中介暴利驚人
“殯葬中介就是幫喪主承辦喪事的一群人,自從濟南市推行遺體火化后,這些中介就存在了。”據從事過殯葬行業的李先生介紹,這些殯葬中介有的在家里設個辦公點,有的甚至沒有固定的營業場所,業務來源主要靠平時到醫院門口派發名片和從業多年的關系網。
“很多時候,一個中介一天可以辦理三四具尸體的殯葬業務。市區外每具尸體能讓中介人賺上二三百元,而市區內的賺得更多。通常情況下,每個中介人每年可以接尸700至800具,一年能賺近20萬元。”
濟南臘山南側有一大型墓地,是槐蔭區某村的集體公墓所在地。經常有殯葬中介人員在這里攬活。一位自稱“老張”的殯葬中介人員表示,他們的中介服務齊全,從運尸到辦手續所有事情他們都能包辦,完全不用喪主操心。老張稱,市區內承辦一場喪事的價格是1500元,僅包括運尸、租棺木、火化及準備骨灰盒4個項目,并表示能幫喪主取回骨灰,“如果要拿回骨灰的話,得再多收500元。拿回去后,想要下葬的話也可以代辦這些事情。”在這里還停著一輛破舊的面包車,老張說有時有下葬的,下葬完之后花圈如果不燒的話他就拉回去進行整修,然后再出售。
有不少“黑中介”還打出“一條龍服務”招牌。一位店老板說,除了殯儀館要搞的運尸、告別儀式、火化等服務,其他全套服務他們都可以上門搞,死者家屬什么都不用操心,包括“辛苦費”在內“一口價”6000元。他給記者開了個單子,包括購買骨灰盒、花圈、紙錢,搭設靈棚,以及鳴鑼開道等近20項服務內容。
提倡“厚養薄葬”
曾幾何時,一度被人們不屑一顧的殯葬行業已是紅紅火火,相應地產生了殯葬中介機構,花圈店、壽衣店遍布城市的每個角落。出現這種現象主要原因是:一來死者家屬對殯葬程序不清楚,不知道如何辦理;二來有些人不懂傳統習俗,怕弄出笑話,再加上精力有限,辦喪事太麻煩,需要殯葬中介來幫助。
山東大學社會學系的一位教授認為,在過去,殯葬屬于冷門行業,從業人員少,收費自然水漲船高,而且人們的觀念還沒有從真正意義上更新。雖然這些年政府倡導“厚養薄葬”,厚養風氣日濃,但薄葬的風氣卻沒有真正興起。正是這種“厚葬”的傳統習俗,人們為了顯示在家族中的權威和地位,在辦喪事上互相攀比,一定程度上對殯葬業暴利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殯葬用品、殯葬中介的利潤為何如此之高?這位教授認為,中國人在紅白喜事上都比較舍得花錢。在面對喪失親屬的痛苦時,一般不會有人在意一兩千元的殯葬費。更多的人是希望有個“精通此道”的人為他們打點前后,“錢花多一點少一點已不是重要的事了”。另據介紹,不少死者親屬都抱著要將“白事”辦風光的想法,死要面子,攀比之風日盛,盲目追求高消費,再加上職能部門管理上的不到位,客觀上使殯葬用品市場混亂,經營者巧立名目、漫天要價,行業暴利愈演愈烈。
責任編輯:林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