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泡菜風波對中國產泡菜出口影響極大!” 青島美櫻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琳說。
9月25日,中國產泡菜在韓國被指責鉛含量超標。據此,韓國普通民眾認為,中國產泡菜“有害人體健康”,開始停止食用和銷售中國產泡菜。頗有戲劇性的是,在10月10日,韓國食品藥品安全廳表示,目前在韓國市場上流通的中國泡
菜含鉛量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中國泡菜大舉進攻的情況下,韓國自感“泡菜宗主國”地位不保,中韓泡菜貿易進入了敏感期。
市農委外經處一位負責人說:“預計到今年底,進口中國泡菜將會突破10萬噸。”
更讓韓國泡菜企業焦慮的是,韓國農林部最新調查顯示,去年韓國從中國進口泡菜達7.26萬噸,韓國歷史上泡菜進口量首次超過出口量。
“中國產泡菜已經占據韓國泡菜市場近90%的份額,”該負責人說。進口泡菜的大量增加,使得韓國一些相關的農副產品價格大幅下降。首當其沖的是泡菜的主要用料白菜和蘿卜,不僅對韓國企業,而且對韓國菜農也造成了很大壓力。
颶風起于青萍之末!這時,中國的泡菜出口牽動著韓國企業敏感的神經,出點什么“擦槍走火”的事也就不足為奇了。
雖然韓國后來有了更正性的解釋,但這一事件已經極大損傷了中國泡菜的形象。“如同大聲喊捉賊,然后小聲宣布賊不是你,中國泡菜的‘壞名聲’已不脛而走!”
美櫻食品經理李廣說。
事已至此,但從另一方面凸顯出中國泡菜的出口優勢:價低!青島景泰島食品公司董事長方景泰告訴記者,目前,1公斤中國產泡菜的價錢是2.1美元左右,而韓國國產泡菜則達4.5美元以上。
方景泰進一步分析認為,國內勞動力成本較韓國較低,原材料價格也相對較低,這是中國產泡菜價低的主要原因。“青島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泡菜生產出口基地!”王琳說。正因為如此,許多韓國投資者也開始在青島建泡菜生產廠。在韓國市場上,與本地企業相比,這些在青韓資企業的部分產品更具競爭力。
“其實,在泡菜風波中,受傷的不止中國企業!”青島浩合食品公司王謙杰總經理說。 “鉛彈也‘炸了’這些韓資企業。”
風波之后,另一個問題也暴露出來。目前,中國企業出口韓國的多為半成品,進入韓國后,部分產品經韓國泡菜企業再加工成成品,標上本國商標在國內市場銷售或出口。雖然韓國泡菜出口數量低于中國,但價格高出很多。甚至,許多本地企業出口產品依賴進口商提供的配方進行生產。
此外,王琳建議,應及早進行多元化市場的嘗試,以規避國際市場的潛在風險;建立行業協會,制定行業規范、避免惡性競爭、提升產品整體水平,一致對外。
本報記者 宋大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