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賄17次,賄金1859萬元,福布斯富豪糖衣炮彈擊倒縣委書記
四川鐵腕破局“黨政干部身陷非法利益”
編者按
四川省樂山市犍為縣原縣委書記田玉飛19日被控受賄1859萬余元以及1330萬余元巨額財產來源不明。四川省
政府高層強調,重拳治理官員深陷國企改制和資源分配的“非法利益格局”。
本報記者霍朗發自成都
20日下午,成都。沒有什么風,滿街都是人。
當天的成都各大報紙刊登了一條消息:四川樂山犍為縣原縣委書記田玉飛因涉嫌受賄1859萬余元、1330萬余元巨額財產來源不明,正被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公審。
田玉飛案發后,其被扣押、凍結的財產總額最高曾折合人民幣3361萬余元。
一個坐在成都府南河邊喝茶看報紙的老年人突然朝旁邊的人冒了一句:“如果把四川縣處級官員的私人資產也排一個‘富豪榜’,這個縣委書記,恐怕要當首富。”
與這位普通市民的評論相對應,成都各大媒體在報道這一消息時,明確表示:“這是目前四川發生的涉案金額最大的一起職務犯罪案件。”
5年縣處級3000萬黑金
田玉飛的履歷并不復雜。檢方的起訴書顯示,田玉飛出生于1956年6月,四川省樂山市五通橋區人,大學文化程度。1999年至2004年,田玉飛擔任樂山市沙灣區區長、犍為縣縣委書記、縣人大常委會主任。
正是1999 年至2004 年的五年之間,由副轉正的縣處級官員田玉飛,完成了他的5年“黑金”3000多萬元的“積累”。
檢方的指控明確,田玉飛“利用其擔任樂山市沙灣區區長、犍為縣縣委書記的職務之便,在干部人事任用、企業改制及發展民營經濟中,先后多次收受樂山東能集團董事長王德軍、四川某集團董事局主席宋某、犍為縣委某部部長楊某等36人的錢物,共計折合人民幣達1859萬余元,另有1330萬余元的財產無法說明其合法來源”。
福布斯富豪的糖衣炮彈
值得重視的是,檢方所指控的田玉飛受賄1859萬余元一項——“現金1504.2萬元、美元9萬元、住房3套及裝修、轎車2輛、50萬元的銀行卡1張及家電”,突出地顯示了田玉飛“畢其功于一役”的心理動機——這之中約70%的贓款,來源于樂山東能集團董事長王德軍。
今年1月25日,《第一財經日報》以《涉嫌超低價收購國企福布斯富豪王德軍落馬》為題,報道了王德軍因涉嫌向田玉飛巨額行賄而落馬的消息。
關于這個“故事”,檢察機關10月19日有了進一步的敘述:2002年,犍為縣川犍電力公司國有股轉讓,樂山東能集團董事長王德軍(2004年以資產0.98億美元,在福布斯內地富豪榜排名167位)意欲購買,王德軍與時任犍為縣縣委書記田玉飛“密謀”商定,一旦購買成功,將給田玉飛1500萬元。雙方“密謀”后,田玉飛在縣委常委會上,極力促成了將電站國有股轉讓給東能集團。王德軍如愿收購后,在2002年10月至2004年9月期間,分17次向田玉飛兌現“承諾”。
10月19日的庭審上,公訴人詳細地出示了17次受賄的證據:第一次,田玉飛對王德軍說要一輛車,王德軍很快奉上一輛價值40萬余元的奧迪轎車;第二次,王德軍用兩個袋子分裝70萬元、80萬元現金,兩人在約定地點相見,王德軍將150萬元放在田玉飛轎車的后備廂中,雙方默然分手……后以種種借口,田玉飛又收下價值1200萬余元的現金、房子、車子等。
4000 萬賤賣4.6 億國有電力資產
2001 年12 月30
日從樂山沙灣區區長任上調任犍為縣委書記的田玉飛,次年1月16日就定下了2002年犍為“農業穩縣、工業強縣改革年”的藍圖,并親自操刀起草了《關于進一步深化企業改革的意見》。
這份現在看起來也極為“大膽”的文件定下調子:6個月內,對全縣涉及資產達17億元、職工2.44萬人的87戶擬改制國有企業,“以‘無情推進、有情操作、平穩著陸’的方式,著力實施‘兩個了斷,一個有償解除’(了斷政府與企業的產權關系,依法了斷破產企業的債權債務,有償解除職工與原企業的勞動合同關系)。”
而這一“無情推進”的國企改制的結果是,在國務院下發文件停止電力國有資產轉讓后,以犍為縣委書記田玉飛為首的領導班子,頂住壓力,連夜開會,于 2002
年11 月27 日,將擁有4.6億元總資產、1.9億元凈資產的犍為電力僅作價4000萬元,匆忙簽約賣給樂山市的民營企業——東能集團公司。
“樂山市電力股份公司等企業均提出開價8000萬元購買該公司,但卻被拒之門外。”四川省地方電力局政研室主任師級靈先前在一次接受當地媒體采訪時表示。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04年,以改制的名義,四川省已有28個縣出售了地方電力企業國有資產達48.4億元。
四川省地方電力局調查發現,“全省地方電力國有資產流失大致存在三大‘失血口’:首先就是少數人利用國有大型電力企業的壟斷地位對地方電力進行低價或超低價收購,地方電力最終大量流入了私人、小集團甚至個人手中。”
2004年末被四川省政府授權投資、經營、管理地方電力國有資產的四川省水電集團董事長朱家清就此感慨:“受命于危難之際。”他表示,“類似的情況,導致腐敗滋生、國有資產流失,一些地方政府對電力供應的控制力也漸失。”
“多米諾”腐敗鏈條被推倒
針對官員伸手能源、礦產資源的市場配置,四川省委書記張學忠近年在多個場合發表了“必須牢牢把握‘關鍵在干部,要害是利益’,從解決干部身陷非法利益入手,破除資源市場化配置的最大障礙”等重要觀點。田玉飛是內地落馬的典型腐敗官員之一。
這一整治干部深陷非法利益格局的行動還在繼續。最新的信息是,四川省十屆人大常委會第47次主任會議已經許可了對省十屆人大代表楊國友、韓宗山采取刑事拘留強制措施的書面報告。楊國友系樂山市經濟貿易委員會原副主任、犍為縣縣長。
“楊國友的落馬,與田案直接相關,”樂山市紀委一位官員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說,“他的問題還在審查之中。”先前他表示,犍為縣已將領導干部退出礦業利益格局作為全縣黨風廉政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截至目前,該縣部分業主為當地黨政干部的紅光煤礦、順江煤礦、金國煤礦等5個煤礦企業已實行轉讓,5名黨政干部已全部退出。
樂山市委書記于偉早前則表示:“不管整治困難有多大都要克服,這是對我們執政能力的嚴峻考驗,如查出有干部深陷利益格局的,要堅決嚴處。”
責任編輯:林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