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秋大忙季節,記者穿梭于膠州農村田間地頭,忙忙碌碌的廣大農民給人留下更多的是浸透著豐收喜悅的歡聲笑語。其間,也聽到看到不少新鮮事件。黨員干部助窮親
癱瘓在床的61歲的膠州市張應鎮于家村的周兆洪,今年的秋收成了他最大的擔憂。接二連三的大雨使田地泥濘不堪
,農業機械無法進入田間作業。他自己下肢嚴重殘疾,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妻子患嚴重精神病,85歲的老母親雙目失明,體弱多病,兩個孩子都在上學,全家沒有一個勞動力,5畝多玉米怎么收獲,小麥怎樣按期播種?他為此經常淚流滿面。正當他愁苦不堪的時候,10月7日他家來了十多位不速之客。鎮黨委組成的幫扶小組兩天之內就幫助他收完了玉米,幫他耕地種完了小麥。周兆洪終于放下了最大的一樁心事。 像周兆洪一樣,今年膠州300多戶三秋困難戶或殘疾家庭都在各級黨員干部的幫助下,在10月20日前完成了秋收秋種工作。活躍在田間地頭的20多支黨員干部組成的支農助困服務隊成為膠州市三秋生產中一道美麗的風景線。這是膠州市為確保三秋困難戶或殘疾人家庭及時完成三秋工作,在全市黨員干部隊伍中開展的一項重要活動,這一活動使更多貧困家庭、殘疾人家庭找到了更多的知心人。忙壞衛生監督員
“玉米秸子堆路擺,玉米顆粒公路曬,兩天之后玉米賣,不占場院真爽快”。每年三秋季節農村的三大堆、作物秸稈占路、公路上曬糧等往往使村莊面貌凌亂不堪,而且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這幾句順口溜就是真實的寫照。今年膠州市對此加大了教育監督檢查力度,確保三秋生產的安全和村容村貌的潔凈。
膠州市杜村鎮在各村設立衛生監督員,每天監督檢查各戶衛生。在北杜村記者看到50多歲的王金印老大爺每天按時上班,對各家衛生狀況進行檢查督促!皬執m花家門前有一小堆玉米皮沒及時清除,扣掉5分”,一邊說他一邊在本子上作記錄:這些分數將是年底評選文明戶的依據之一,必須認真記錄好。
種了一輩子田地的憨厚樸實的膠州市鋪集鎮鞏家莊的張連勝老漢,怎么也沒想到自己會撿到“餡餅”。他家的3畝多玉米收獲之后,種小麥時的耕地、優質麥種、機械播種全部由鎮政府包了,為此他節省近200元錢,自己只是花掉了不到300元錢的化肥錢,而且明年的小麥鎮政府已幫助聯系好買家,全部高于市場價收購。張連勝高興地說:“活了六十多歲,還是第一次遇上這樣的好事。”像張連勝一樣,鞏家莊村共有100多戶農民遇上這樣的便宜事。
原來,膠州鋪集鎮為積極引導農民改良小麥品種,增加農民收入,先后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扶持政策,在全鎮建設4.3萬畝優質小麥的基礎上,今年又建設近1000畝“精品小麥示范基地”,對基地內的農戶,全部實行供種、耕地、起壟、播種免費,并統一實行田間管理。僅此一項,鎮財政投資近60萬元。
今年膠州市在鋪集、里岔、膠東、馬店四個鄉鎮實行優質小麥生產示范基地建設,并補貼300多萬元實行良種供應。梁學勇任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