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人稱儒家思想為儒教,將孔子和他的思想供奉在心里。你同韓國人談人倫,他會用“孝”來詮釋;你同他談社會,他會以“敬”去貫穿。從漢江兩岸到智異山下,儒家思想恍如一條精神的彩帶連著韓國的歷史和現在,牽系著蕓蕓眾生,維系著家族社稷。 韓國9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上,到處都有與儒學有關的遺跡,如紀念孔子的“大成殿”、專修儒學的“明倫堂”等等。 儒家的“克己復禮”和“忠孝”思想,給韓國文化留下深刻印跡。在韓國,長幼之間禮節很多。長輩要抽煙時,小輩應當趨前遞煙點火,顯示恭謹。小輩與長輩同桌飲酒時,小輩要給長輩酌酒敬酒,自己喝時則要轉頭往后“悄悄地”喝。小輩見長輩,下級遇上級,都要鞠躬為禮。每逢中秋節、春節等傳統大節,小輩向長輩敬大禮、賜祝福至今是韓國民間流行的禮節。 韓國已沒有帝王,不必再忠君,但子女仍要對父輩盡“孝道”,聽從父母之命,長輩之言。在儒家思想影響下,韓國人重血統,講親情,努力維系以血緣為中心的大家族。很多韓國年輕人認為,離開父母自己去過小家庭生活是不道德的。進城謀生的成年人,周末或節假日也會返回老家看望年邁雙親,以盡“孝道”。 總體而言,韓國人將儒學稱為儒教,并非真正把它當成一種嚴格意義上的宗教,而是當成一種價值觀和生活態度。許多韓國人信奉仁、義、禮、智、信的立身之道,遵循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等傳統觀念,欣賞安貧樂道的思想,因而得以保持富而不驕、哀而不傷的生活態度。張錦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