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次拆違由市委、市政府成立領導小組,市委副書記黃同文擔任組長,5位市領導任副組長,30多位市直機關和區領導為組員。
“市政府重視,一些機關的工作就好做了。”包河區寧國路街道辦事處黨工委書記對此感受很深。
寧國路街道轄區內的九華山路農貿市場有600平方米違法建筑是包河區工商局的
。
過去街道創建文明城區時,包河區寧國路街道辦就跟工商局協商希望能拆掉,但工商局以“工商部門也需要吃飯”為由一直沒拆。
“這次跟他們溝通后,他們自己就動手拆了。”當事人回憶。
包河區工商分局南門工商所周建亞所長介紹,拆除之前工商所有門面房22間,還有40間簡易棚,每年的房租和管理費有40萬元左右。
周建亞說,“過去,街道讓我們拆,我們覺得他們想來經營。這次,我們報分局之后,分局立刻說要響應市政府的號召。“
無情拆違有情操作
10月21日中午11點,寧國南路鑫曉雅龍蝦店里已有5桌食客,門口飄出一股麻辣味。
店老板劉春發說,龍蝦店9月16日剛開業,比起以前在寧國北路時生意稍微差了一點。
寧國北路,是不少合肥人流連的地方,有“龍蝦一條街”之稱,是合肥人氣最旺、價格最貴、知名度最高的小吃街。
“這次政府安置了我們,沒有拆了就不管,我也知足了。”劉春發說,他原來租用安徽省地礦研究所的房子,共2000平方米,月租金3萬元。“當時我從來沒想到是違法建筑”,劉春發說。
為了保持“龍蝦一條街”的品牌,包河區政府出面和香港街聯系,并愿意出錢修燈箱廣告,但因租金過高,劉春發等人沒有接受。此后,包河區政府、寧國路街道又與寧國北路上青年社區溝通,租下了社區的兩排門面房。區政府則出資20萬修建了廣告牌,門面統一裝潢,并協調了衛生、防疫等部門。
8月16日,龍蝦一條街拆除,9月16日在新址開張。
合肥市委副書記黃同文說,此次拆違遵循了“無情拆遷,有情操作”這一思路。
7月4日到7月10之間,合肥市連續發出了《關于查處違法建設期間提供就業援助的實施意見》、《關于查處違法建設期間做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實施意見》、《關于查處違法建設期間住房保障的實施意見》等文件。
據國慶節前統計,到9月30日,全市向被拆違的群眾提供就業崗位25230個,全市因拆違減少的就業崗位是20161個。
到9月29日,全市共發放廉租房住房補貼87戶,220人,發放廉租住房補貼36096元。
至9月30日,全市解決了拆違低保戶1362戶,4027人,發放保障金額297798元。
作為此次拆違的另一配套措施,大多數的違建被拆后都在原地進行了綠化。
58棟違建別墅無人認領
8月6日,廬陽區大楊鎮拆除了6.5萬平方米的違法建筑,但其中卻有近萬米建筑無人認領。
這批建筑是58棟兩層別墅,位于大房郢水庫旁邊,環境幽雅。
據當地人介紹,2002年前,這里就零星有人修建別墅。
2002年3月,合肥區劃調整之后,這里由原來的郊區政府管轄劃歸廬陽區政府管轄,“區劃調整后的交接期,這里修建的別墅激增”。
7月22日開始,龍王、五里拐兩個社居委就開始尋找這58棟別墅的房主,但一直沒有找到,附近人也說不清楚。
8月2日,《合肥晚報》登出了通告,如果58戶房主再不到社居委登記,將作無主戶拆除,三天之后,仍沒有前去認領。
8月5日,大楊鎮組織人手將58棟別墅鏟平。據估計,每套房子的裝修都在三四十萬。
“別看認領時沒有人承認,但拆除那天卻有很多人去圍觀。”當時在場的一知情人士說。
“都是開著車去的,有很多車牌號一看就知道是什么人的。我當時不好意思記車牌,假如我有攝像機我就老遠地一個個地給他拍下來,回來一查還不就知道這是誰的車了。”該人士回憶。
廬陽區文明辦主任丁仕旺是區拆違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也遇到了“很多沒人認領的房屋”。
相對于無人認領的這種“怪事”,盡管合肥市這次下了很大決心,但接到的招呼還不少,合肥市委副書記黃同文說不僅是省里有人給他打招呼,還有北京方面也有人打招呼。
“但我們要堅持原則,一個政策,一把尺子,一視同仁。”
黃同文說,這次拆違行動,現在看起來難度比一開始想象的要小。“
“下這個決心很不容易”
一位接近孫金龍的人士告訴記者,孫金龍在決策之前好幾宿都沒有睡好覺,那幾天也幾乎很少看到他出席公開活動。
該人士稱,孫金龍在常委會上第一次提出拆違的動議時,有市委領導說要尊重歷史,一些違章建筑的形成是有原因的;還有市委領導認為“黨政機關也有很多違建,拆到最后就是拆我們自己的。”
他說,孫金龍自己也在一些場合多次提到,“對這次拆違活動的難度要充分估計。”
“這一次能行動起來跟市委主要領導的重視有很大關系,下這個決心是很不容易的。”
黃同文認為,這樣一個決定是擔著很大的風險的,包括政治風險,“最終就看我們這次拆違行動的成功與否”。
黃同文說,“解決之前,有習慣勢力和個人利益之間的較量和抗衡,說是打破官場潛規則也有一定道理。”
省直機關參與拆違
在合肥市查處違法建設領導小組人員中,省委、省政府各有一副秘書長任副組長。
大拆違實施前,合肥市還與安徽省委、省政府進行過充分的溝通,指出合肥作為省會城市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拆違會涉及到一些省直機關。
7月4日合肥市的動員大會上,省委副秘書長李祖順代表省委省政府講話,希望省直機關單位服從市區統一安排,帶頭自拆,且不準為違法建設戶說情、打招呼、寫條子。
7月7日,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張學平在一份送閱件上批示:合肥市目前正在開展的查處違法建設工作,對進一步提升城市建設品位,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及文明程度有著重要意義。省直機關工作、生活在合肥,理應在這次查處違法建設中帶頭、作表率。
安徽省總工會這次拆掉了位于“安徽第一路”———長江中路上的臨街260平方米的商鋪,每年少了100萬元的租金收入。
8月7日,《長江路違法建設集中整治方案》出臺后,廬陽區縣橋街道就與總工會接洽。
“剛開始,我們是觀望的。”機關服務中心一盧姓副主任說,“畢竟長江路上還有很多違章建筑。”
“但那段時間,新聞單位的宣傳攻勢很厲害,我們也看出了合肥市的決心。”
在總工會猶豫之時,縣橋街道的工作人員則到總工會進行輪番轟炸,最多的一天去了8批人。
“看到拆違是個大氣候時,我們覺得沒有什么可以攀比的了。”盧副主任說,作為駐地單位,支持合肥市委市政府工作是應該的。
8月17日,260平方米的違章建筑倒地。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哪個省直機關的違法建設是通過合肥市領導調解后拆除的,都是街道和區上門做工作的。
“每個單位都要跑二三十趟,甚至要上百趟,說話嗓子都說啞了,人家看到我們都說你們怎么又來了?”三牌樓街道辦事處劉波說。
在街道的努力下,轄區內省直機關摸底時的19000多平方米違法建設已經拆除了10840平方米。
“接下來的工作將會越來越難做了。”瑤海區工商分局局長、查違領導小組成員侯印說。
“對拆違工作的復雜性我們是做過充分的估計的,也做了一些預案。”黃同文說,“但作為一項民心工程,我們得到了廣大市民的擁護和支持,我們一定會走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