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由我國自主研發生產的航天員鞋類救生裝備 雙星“航天員返回用鞋”遨游太空 本報訊 昨日4時33分,隨著神舟六號飛船在內蒙古東部著陸場順利著陸,青島雙星集團為航天英雄費俊龍、聶海勝配備的個人裝備配套產品———“航天員返回用鞋”
在太空遨游了115個小時。這是我國在載人飛船飛行中第一次為航天員配備鞋類救生裝備,雙星“航天員返回用鞋”由此成為首批由我國自主研發生產的航天員鞋類救生裝備。 據了解,神舟六號飛船的整個研發都是我國完全依靠自己的技術獨立完成,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就連航天員穿用的鞋子也不例外。去年,負責神舟六號飛船航天員裝備配套的北京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在詳細考察了眾多知名制鞋企業以后,最終委托雙星集團技術中心進行“航天員返回用鞋”的研發和生產。 “航天員返回用鞋”要求抗壓縮、彈性好、抓地性能強,并且能夠防刺穿、防刮傷,可適應各種環境要求。自2004年8月開始,雙星集團進行航天鞋相關領域關鍵技術的研究,經過多次攻關,最終生產出雙星“航天員返回用鞋”。據該集團技術中心負責人介紹,每雙“航天員返回用鞋”的重量為0.566千克,每只鞋子的壓扁厚度為3.3厘米。雙星集團技術人員運用力學原理,使鞋子的大小、松緊可根據腳型靈活調節。航天員穿用這種鞋出艙后,可適應山地、沼澤地、濕地、灌木林、沙漠等惡劣環境。今年3月,雙星“航天員返回用鞋”順利通過北京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驗收。 有關專家認為,在我國航天員鞋類救生裝備沒有標準的情況下,雙星集團設計并生產的“航天員返回用鞋”為該領域樹立了標準,提供了實例和依據,展現了中國制鞋產業強大的自主開發能力。(本報記者林剛通訊員王開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