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是產棉大省,近幾年,棉花總產量始終占全國的1/6左右,列新疆之后,居全國第二位。2005年度,山東種植棉花約有1315萬畝,產量約85萬噸,比上年減少273萬畝,減幅為17%。全國種植棉花約8000萬畝,預計總產數量將保持在576萬噸。根據目前全國紡織能力進行核算,行業將消耗棉花850萬噸,2005年9月至2006年
9月
,棉花缺口約在270萬至300萬噸之間,約占總缺口的1/3左右,這個數字看起來不小。但是我國在加入WTO以后,可以充分利用國內和國際兩大市場資源進行調配。相比前幾年國內棉花市場獨家經營的僵化時代,今天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新棉花年度的價格走勢,取決于更多的綜合因素,通過全方位的調研分析,才能預測未來。
從山東紡織工業發展現狀分析,山東地處我國東部沿海,有著得天獨厚的天然良港,與韓國、日本兩國隔水相望,山東原本就是產棉地,又是紡織品加工出口大省,近年來,韓、日兩國勞動密集型企業向外地轉移首選山東。山東省委、省政府抓住機遇,將紡織服裝作為支柱產業大力扶持。
2000年以來,山東省紡織工業進入歷史高速發展期,1999年全省紡紗錠約為530萬錠,截止到200
3年則達到1300萬錠,近兩年仍有增長。棉紗產量由1999年的78.91萬噸發展到2004年的264萬噸,超過江蘇成為全國第一大省,其產量約占全國的1/4;2004年棉布產量達40.9億米,約占全國總產量的26%,列全國第一位。今年1~7月份棉紗產量為189.85萬噸,同比增長42.67%,1~7月份棉布產量達到49.04億米,同比增長34.8%。這些數字充分說明山東紡織工業超常的發展速度。山東行業的發展正在影響國內棉花市場乃至世界棉價。
雖然山東是產棉大省,但遠遠滿足不了山東紡織企業用棉,可山東的企業年年又以30%以上的速度發展,并未因缺棉而停滯不前,這對全國界而言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綜合分析山東發展的特征可以預測今年的棉花走勢。
一是我國加入WTO之后,自然形成了國際、國內兩個棉花大市場,現在大多數大中型企業基本上是生產直接出口或間接出口產品,在國內棉花缺少或棉花價格居高不下的情況下,他們會想盡辦法進口棉花,以進養出,來確保正常生產和降低成本。
二是國際棉商亦根據我國行業的實際需要,為提高供應效率,他們改變以往簽單、定貨、再運輸的供貨方式,將大量的棉花提前存在我國口岸保稅倉庫,隨用隨取。山東青島保稅倉庫就是這樣做的,為山東的企業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三是今年以來,雖然出口巨增但因歐美設限,外商多是放短期定單,加之企業資金相對緊張,為了縮短流動資金周轉天數,各企業用棉都是現用現購,棉花庫存一般維持在15~30天用量,極個別存棉也只在40天左右,沒有必要大量搶購棉花存放。
四是企業的快速發展,帶動了棉花加工業的大發展。山東有棉花加工企業大大小小近3000家,許多企業因山東棉花不足,紛紛在與外省河北、河南、江蘇交界處建廠,有實力的企業則到新疆、安徽、河南、江蘇等地圈地設立加工企業,大量棉花源源不斷運回山東,為山東用棉、配棉提供了極大方便。
五是如遇上棉花欠產的年份,企業亦各有招數,特別是有實力管理上檔次的大中型企業,他們總會"粗糧細做、卯糧精做"開發新品種,減少用棉量,維持正常生產。
綜述以上幾點,可以看出,今年國內與國外棉花生產地區,大都風調雨順,雖然種植面積個別地區有所減少,但全球產需基本平衡,缺口不是很大,企業更會理性化進棉。加之去年我國進口棉花配額沒有用完,可以劃轉使用,今年棉花進口配額已定。近期我國棉花價格不會出現大起大落的局面,只能穩步提高。現從山東新棉上市銷售情況看,新棉售價高出去年
0.2~0.3元/公斤左右,但市場銷售并不理想,這也反映出購棉企業的穩定心態。董志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