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萍從管理入手,對各個環節都制定了嚴格的管理制度,先后推出了“敬老八條”、“職業敬語”等行為規范條例。她還推出了“日托”服務,開辦了老年大學等,不斷挖掘開發老年公寓的服務功能。 |  | 劉朝霞認為:“管理永遠決定發展。”她確定了“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管人憑考核,管事憑效率”的思想。她還倡導親情化服務,把服務做細,獲得了老人們的尊敬和認可。 |  | 張玉琦通過虛心學習努力提高自己,多次在護理業務的比武中取得第一名。工作中,她對老人用心觀察,用心思考,用心侍奉。她常說,對老人要有愛心、誠心和真心,要把老人作為自己的父母真心對待。 |  | 王建芬以自己的辛勤勞動,感動的一個又一個較難護理的老人,“視老人為父母”是她的工作理念和行動準則。她視單位為大家庭,視同事為兄妹,不但讓老人滿意,也贏得大家的尊敬。 |  | 陳麗美“情系老人,真情服務”,每天上班后堅持與每位老人談心,積極幫助解決老人解決各類實際困難。她從管理抓起,通過真情服務,為老年人營造一個溫馨的家。 |  | 王玉芬嚴格管理、敢于創新,并建立健全各項制度。她從高起點嚴要求抓起,工作人員培訓上崗,職責到位,獎罰分明。她以親情服務、打造溫馨家園。以誠信為本,用真情匯和諧。 |  | 張莉規范管理,創建個性化服務。在日常的工作中,她細心觀察老人的性格脾氣,做到全方位護理,從照顧老人的飲食起居到提供整潔舒適的生活環境,讓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 |  | 馬桂華作為一名下崗女工,從零開始,通過兩年的努力成為一名優秀的養老護理員。在為老人服務過程中,她急老人所急、想老人所想,并積極組織老年人參加文化活動,真正成為老人們的“親人”。 |  | 孫燕君多年來以院為家,吃住在敬老院,同老人一起生活,時刻給老人最親切、最誠心的護理。她時常把自己的工資拿出來給老人買衣服、食品。她行動得到廣大老人、社會和上級領導的充分認可。 |  | 姜守香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實現“待老人勝親人”的服務理念。在平時的為老服務工作中,她注重細節,見到老人一聲親切問候,雨天、雪天一聲關心的叮嚀,這些都會使老人感到溫馨和高興。 |  | 周新華廣泛吸取其它養老機構的先進的管理經驗和護理方法,在產業化上下功夫,做強做大品牌,擴大規模。她以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心,對老人“奉若父母,以愛侍奉、用心關懷”。 |  | 張鋒作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從制度建設、老人膳食、醫療保障、文體生活到硬件設置、衛生狀況、服務質量等都嚴格按規范操作,為養老品牌化建設做出貢獻。 |  | 趙華根據有關標準制定了老年公寓工作人員廉政規范、工作人員守則、服務人員管理制度等17項制度,并實行了全員崗位目標責任制。她以兒女之心孝敬每一位老人,受到同事和老人們的好評和尊敬。 |  | 王建霞抓管理促建設,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并建立入住老人檔案。她主動脫離了吃飽飯,看好人,護老托老的管理模式,給老人創造一個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的環境。 |  | 王偉娜自覺學習醫療護理知識,每天為老人查體、量血壓,幫助老人按時吃藥,還幫助身患疾病的老人推拿按摩。王偉娜通過對老人各方面的照料,讓老人住的安心、看著舒心、生活歡心、兒女放心。 |  | 單蕾在服務中做到“六心五勤”,即“愿為老人獻愛心、護理老人有孝心、對待老人要關心、提供服務要細心、疑難問題要耐心、追求完美有恒心”,“腦勤、眼勤、嘴勤、手勤、腿勤”,讓老人感受到了兒女般的親情。 |  | 葛群在崗位服務中,努力學習,通過了“養老護理員”的職業技能考試。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對老人細心照顧。葛群能夠理解老人,和老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老人們視公寓如己家,視護理員如子女。 |  | 田花香在工作中不怕臟、不怕累,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對于不能自理的老人,她關懷備至。老人家屬們紛紛送來錦旗:“真心誠心獻愛心,養老護老勝親人”、“對待老人勝如自己的父母”。 |  | 胡愛華擔任領導職務以來,對職工進行職業道德和業務技能培訓,并在工作中言傳身教。她建立健全規章制度,重視做好老人的思想工作與精神贍養,還積極鼓勵老人參與公寓的民主管理。 |  | 邵芝馨通過學習并結合實際,制定出12項崗位職責和15項管理制度。同時,還經常組織員工外出參觀學習,樹立起愛崗敬業的工作精神。她經常帶病參加工作,被員工們稱為“鐵娘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