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的夢正在中國環渤海地區逐漸顯現——青島、天津、大連三港口規劃了大手筆投資,目標直指國際性航運中心,希望能成為未來
環渤海港口群的“龍頭老大”。
青島港:開放的國際中轉大港
一年前,七個沿海城市的“區港聯動”試點獲批,青島與天津、大連等一起,開始了爭取成為“自由港”的努力。
所謂的“區港聯動”就是將當地保稅區的特殊政策覆蓋到港區,實施海關統一監管,優化區港的物流流程,并通過保稅區政策和港口功能的聯動,體現自由港的作用。這是國際上發展自由貿易區的通行模式。
對于青島港來說,這也是其向國際“自由貿易區”邁出的關鍵一步。來自山東的一位港口經濟專家指出,作為中國北方最大的國際集裝箱中轉港,青島港將從此次試點中獲得與韓國釜山等競爭對手抗衡的“自由港”政策,而且,這對其承接日韓產業轉移亦有促進作用。
在日前召開的山東省沿海港口會議上,青島港被定位為“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的核心”。
天津港:定位“齊全”思路多變
“中國港口功能最齊全的綜合性港口之一”——這是很多人對天津港的印象。雖然集裝箱的吞吐量弱于青島,但是,天津港是北方唯一的2億噸級大港,大宗散貨和集裝箱在天津港的地位幾乎同等重要。
目前,天津港70%以上的進出口貨物來自北京、河北、山西、內蒙古等腹地,60%以上的集裝箱運量來自“三北”地區。
一方面不肯放棄來自腹地的散貨貨源,另一方面,集裝箱的高額利潤也令天津港相當垂涎。
兩年前,天津港對于2010年的規劃還是2億噸的吞吐量和“中國北方最大的國際物流和資源配置的樞紐港”,而在一年之后,已成為頗為夸張的“三港兩中心”,即“面向東北亞、輻射中西亞的國際集裝箱樞紐港,中國北方最大的散貨主干港,中國北方最大的自由港,中國北方國際物流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
不過,今年以來天津市和濱海新區在國家戰略地位上的提高,已使天津港開始了與競爭對手的橫向比較。曾經只是概念的“環渤海經濟圈”被重新賦予新的發展思路,天津港的自身定位也從“大而全”逐漸趨向現實理智。
《第一財經日報》獲得的最新規劃的表述為“國際化深水大港、東北亞地區國際集裝箱主樞紐港和中國北方最大的散貨主干港”。在此,天津港明確表達了對內陸腹地的倚重。
大連港:成敗東三省
“大連國際航運中心不僅是遼寧的,更是東北共有的。”在遼寧省委書記李克強看來,中央11號文件明確提出把大連建成東北亞重要國際航運中心,為東北三省加強區域經濟合作提供了平臺和通道。
專家指出,大連港的腹地主要是東北三省和內蒙古東部地區,與天津港和青島港的交叉腹地較少。因此,大連港目前最大的薄弱環節是東北地區的經濟總量較小,發展速度較慢,相對集裝箱特別是外貿集裝箱生成量太少,因此在腹地競爭中大連港處在下風。
大連市市長夏德仁告訴記者,大連港的總吞吐量曾經僅次于上海排第二位,由于東北經濟在一段時期內的不景氣,導致大連港口的吞吐量從第二位滑落至第七位。一年多來,由于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今年上半年大連港吞吐量增幅在全國排第一位。
“大連要建的航運中心絕非大連自己的航運中心,航運中心的重要意義在于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服務,為東北腹地的發展服務。”很顯然,大連市常務副市長王承敏對大連港的定位,也代表了大連港的一貫思路:“大連從沒把青島當作對手。”
近日,遼寧省政府已經將全力推進大連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確定為遼寧省新一輪對外開放的首要舉措。很顯然,這個步履沉重的省份,正在憑借新一輪的對外開放,實現新的騰飛。
王婷婷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