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聽說記者來采訪宋磊和江厚海這對來農村創業的大學生夫妻,信陽市平橋區龍井鄉龍井村的村民們紛紛蹺起了大拇指。
1993年9月,宋磊和江厚海共同考入河南省財經學院。4年的大學生活中,他們從相知走向相愛。1997年大學畢業,宋磊被分配到息縣糧食局,籍貫是平橋的江厚海,則應聘到一家不太景氣的企
業。2000年12月,江厚海的父親去世。而這時的宋磊,為了照顧江厚海的母親,毅然做出常人看來是“不可思議”的決定:她辭去縣城里舒心的工作,遠嫁到已返回龍井鄉龍井村務農的江厚海家,成了一名普通的農家婦女。
龍井村地處信陽市東北30公里處,交通不便、信息閉塞,人稱信陽市的“北大荒”,當時全村40%的農民處在溫飽線以下。對此,江厚海問宋磊:“條件這么差,你從城里嫁到這地方,后悔不后悔?”宋磊很自信地回答:“不后悔,我雖是一名大學生,但我愿在農村扎根,更想立足農村致富,帶動鄉親共同致富。”
宋磊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她的父親是息縣城關鎮有名的養雞大戶,她從父親的養雞場里學了不少養殖技術。小兩口一商量,決定在龍井村辦一家養雞場。
2001年3月,他們創辦了“平橋區希望雞場”。半年下來,總收入達到了14萬元。
靠養雞致富后的宋磊,沒有忘記周邊貧困的眾鄉鄰。地塘村青年劉軍因家貧上不起高中而返鄉務農,宋磊主動邀請他到“希望雞場”里做工人,年薪5000元;龍井街青年江波家境貧寒,宋磊邀請他到雞場里喂雞,年薪4800元……就這樣,宋磊先后共聘用了20多名貧困青年,不僅緩解了他們的生活困境,更讓他們學到了養殖技術。
為了帶動更多的鄉親致富,宋磊毫不保留“希望雞場”的養殖技術,不管是誰來請教,她都熱心傳授,還經常向周邊群眾免費提供雞苗和防疫服務。
目前,宋磊的“希望雞場”已發展到年養蛋雞1.2萬只,年創產值70多萬元。在宋磊的示范帶動下,近年來龍井鄉村村上養殖項目,戶戶學養殖技術,養殖業得到迅猛發展。目前,全鄉年總養雞量40多萬只,并涌現出7家年飼養量在千只以上的專業養雞戶。
首席記者 何正權 通訊員 李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