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記者兩位北京的朋友來青出差,白天抓緊時間辦完了一切要辦的事情,晚上就想利用這好不容易擠出的空閑享享眼福、飽飽口福,可偏偏找不到這樣的一個夜游處。失望之余,兩人只得自個兒逛逛棧橋、香港路等地。遺憾的是,帶在身上的錢,除了用去四五元車費外,派不上其它用場。對此,他們說,沒
有人做向導,怎敢輕易出手花錢。再說,這地攤的貨物、街頭的小吃能放心去消費嗎?更何況初來乍到,究竟哪些才是青島的名特產品還沒搞清楚呢! 夜游市場不健全
青島夜游市場的不健全,不僅苦了那些外地人,也讓本地人頗多感慨。在青島某學校當老師的劉育告訴記者,白天忙著上課,晚間空閑時希望做個夜游人,但走在市區,除了能看到高掛著的閃爍的廣告牌大匾,許多商店早已打烊。
至于市區的居民也時感夜游的單調,卡拉OK、電影、酒吧、商店去多了也煩。許多習慣于夜生活的人,除了風土人情之外,更注重于文化消費。但令人失望的是,通宵的閱覽室、書報出售點等無處尋覓。市北某小區有位在中外合資企業工作的張宗亮先生,習慣于晚間讀書看報,可找遍本區及鄰近的圖書館,均是鐵將軍把門,下午17:30以后概不營業,沒辦法,只能在家枯燥地去網上聊天了。
夜游市場是“火山”
游客、市民對夜游有著極大的興趣,這個市場一旦開發,其效應用“火山噴發”來形容毫不為過。2004年8月杭州就做過一次嘗試,夜間開放某樂園,結果在20天里迎來了15萬游客。在北京,在上海“嘉年華”,夜場也火了一把。
曾在某個網站上看到一位韓國客人很直率地對青島的一位朋友諫言,青島商業要保持發展的勢頭,夜游市場大有文章可做,它也是衡量一個城市是否繁榮的標志。那么,夜游市場的蛋糕該如何做大?很多人都以為,做好夜游市場是政府以及旅游企業的事,事實上,商機更是屬于每一個人。
夜游市場靠頭腦
北京三里屯的酒吧如今是全國聞名,這三里屯酒吧一條街如今已成了遠近聞名的“納稅大戶”,可是很少有人知道,最初的“掘金”者,不是政府部門,不是大的旅游企業,而是普通的小經營者。最初,這里只是一條普通的小商業街,到了夏天生意還特別不好,于是,就有小老板支出幾個臺面,擺出幾個凳子,再將幾瓶啤酒往桌上一放,尋思做點小生意。不料這種消夏方式很受歡迎,于是就成了現在的酒吧一條街。
事實上,除了酒吧,夜游的生意內容豐富得很,就看你有沒有眼光和頭腦。比如,做一個兼職的夜游導游,帶外來游客見識夜青島,或者開一個夜間經營的島城風味小吃店,在主要商業街開書報攤的則可以延長營業時間。至于更長期的夜游市場,可發掘的項目更大,如開個針對外來游客的夜間閱覽室,招徠一撥有著同樣愛書的朋友,也是不錯的選擇。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