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山東青島開發區在全國率先把全區18歲以上的農民納入社會基本養老保險,徹底解決了失地農民的生活保障問題,在此基礎上,通過免費培訓、幫扶就業、鼓勵創業,使大批失地農民走上致富道路,開創了反哺失地農民的“青島開發區”模式。
青島開發區“農民點菜、政府埋單”的免費培訓已經開展3年。根
據勞動力市場對各種技能人才的需求,開發區專門設立1000萬元的統籌就業基金,重點扶持本地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培訓,在各街道辦事處設立培訓基地,把技能培訓送到了失地農民的家門口。參加培訓者只要拿到合格證,培訓費用全部由政府報銷。至今,已累計培訓農村勞動力1.5萬人,其中80%以上進入企業工作。
培訓只是手段,就業才是關鍵。青島開發區采取給予用人單位優惠政策、開發公益性就業崗位、發展非正規就業勞動組織等多種渠道,安置失地農民就業。對城鄉就業困難群體,則實施重點幫扶,同時規定錄用此類人員的用人單位、職介機構都能享受政府財政補貼。此舉不但幫助80%的受培訓失地農民找到工作,而且使近2000名“4045”人員等就業困難群體走上了公益性崗位或過渡性就業崗位。
以創業促就業是青島開發區解決失地農民就業困難的又一辦法。通過構建創業培訓、開業指導、稅費減免、小額貸款貼息、創業補貼及獎勵、跟蹤指導“一條龍”服務,青島開發區實現了創業培訓規模與成功創業人數的跨越式發展,造就了一批成功的中小企業創辦者和經營者。一年來,青島開發區共有303人參加創業培訓,成功創辦小企業和自謀職業的有204人,創業成功率達72.3%,還帶動約1000人就業。
(戎洪興 董玉寶)
《華東新聞》 (2005年09月27日 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