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大長今》中長今在進入宮中成為醫女之前,要經過地方的嚴格選拔。在我國清代進入宮中給皇上看病,也是萬難之事。 要成為醫士,首先要接受教育。清代的醫學教育,設教習來培養醫官人才,由御醫、吏目中選品學兼優者來擔任。而學生通常要經一定級別的官員推薦,并由
醫官作保,由首領官面試,合格者方可入學,稱之為醫生。 入院學習后,稱為肄業生。教學內容主要是《內經》、《本草綱目》、《傷寒論》、《金匱要略》以及相關醫書,后來又增習《醫宗金鑒》,并逐漸作為主要教科書。一般肄業生學習3年期滿,由禮部堂官來主持考試,合格者為醫士,不合格者繼續肄業,以待再考。 而僅僅成為醫士還遠遠不夠。因為御醫是要從太醫院內醫術精湛、品行端正的醫士以上人員中層層選拔的。清代設御醫10人,這些御醫在進宮之前需在太醫院供職6年,有一定的理論基礎與實踐,并經過3或5年一試、二試、三試合格者,才有資格入選,否則寧缺不補。另外,清宮御醫有些是各省官員舉薦之名醫。因此要成為一個御醫,至少也要花上10年的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