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9月22日登出《南寧昨連續挖出5枚炸彈》一文后,記者咨詢了南寧市公安局治安支隊后得知,10多年來,南寧每年都會挖到近百枚炮彈,邕江河道及兩岸挖到的次數最多。
每月都能挖到炮彈
南寧市公安局治安支隊三大隊的胡副大隊長告訴記者,治安支隊負責安檢防爆、廢舊炮彈回收
工作,十幾年來,平均每個月他們都能接到兩三次挖到炮彈的報警,每年回收的炮彈近百枚。接警次數最多的要數邕江河道及河兩岸,60~70%的報警源自那里,有時漁民會撈到,有時施工人員會挖到,有些冶礦廠也會挖到。但挖到炮彈最多的要數一些地下埋藏點,去年在邕寧的一個埋藏點,一次就挖到了幾十枚。這些炮彈以迫擊炮居多,占到炮彈總數的60~70%,此外還有手榴彈和普通炮彈,甚至還有小型火箭彈。
炮彈為戰爭遺留物
據介紹,這些炮彈有日本生產的、美國生產的,也有我國生產的,挖到的炮彈以我國生產的居多,都是戰爭年代的遺留物。抗日戰爭留下的主要是日軍的炮彈,也有美軍的;解放戰爭留下的有美軍和我國生產的炮彈。由于年代久遠,這些炮彈大多銹蝕了,看不清生產年代,但根據其形態尚可分辨出國別。據研究歷史方面的有關專家介紹,1939年11月,日軍攻陷南寧,至1940年11月,在這一年間,邕寧八尺區一帶發生過幾次較大的戰役。1944年11月,南寧第二次淪陷,1945年5月,日軍撤離南寧。抗日戰爭時期留下的炮彈應為南寧這兩次淪陷期所留。此外,抗戰期間,邕江河道是防守南寧城的中國軍隊運送彈藥糧草的主要通道,也是日軍飛機的重點轟炸地段。一些沉落江中未爆的炸彈經過幾十年的風雨和河道的淤積掩埋,藏匿于邕江里面。近年來,隨著邕江河道撈沙作業的頻繁和河水的沖擊,船民們不時能打撈上炸彈。
挖到炮彈應報警
胡副大隊長還介紹說,這些炮彈當時沒有爆炸,引信裝置受到損傷,時隔多年,如果不施加人為暴力,炮彈不會爆炸。但如果電焊、電鋸、電割炮彈,產生高溫高熱,就容易引發爆炸。去年在邕寧一家私人廢鐵加工廠,工人對炮彈進行氧割,結果炮彈爆炸,工人受傷。因此,在挖到炮彈時,群眾應輕拿輕放,然后報警,切忌暴力摔打。治安支隊將炮彈回收后,會存放到倉庫,當庫存炮彈數量達到1000~2000枚,超過庫存量的50%時,就會集中銷毀。(見習記者
唐斯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