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緩解進口車關稅降低對國產車帶來沖擊而制定的“落地完稅”政策終于有了執行的時間表。日前,海關總署在其網站上發布公告稱,自2005年10月1日起,以進入國內市場為目的的汽車應直接在口岸海關辦理進口報關、納稅等手續,保稅區不得再存放以進入國內市場為目的的進口汽車。 &n
bsp;業內人士分析,“落地完稅”政策的實行將使進口車經銷商的成本增加六成以上,由于汽車品牌專賣政策也將在“十一”實施,因此進口車經銷商的大浪淘沙將真正開始,而近期進口車價也可能會因政策的即將實施而出現波動。 落地完稅制被認為是我國保護國內汽車產業的措施之一。因為實行落地完稅制會占用進口車商大量的資金,使成本增加,從而提高了行業準入門檻,進而影響進口車的整體數量,從而達到緩解國產車在高關稅被取消后受到強烈沖擊的目的。
進口車“落地完稅”政策首次浮出水面在去年6月份。當時頒布的《汽車產業發展政策》明確:2005年起,所有進口口岸保稅區不得再開展進口汽車保稅倉儲、展示(銷)業務。這就意味著進口汽車在賣掉后再去海關報關完稅的政策將一去不復返,所有的進口汽車到岸就要征收關稅、增值稅和消費稅總計約60%以上的綜合稅,也就意味著經銷商的流動資金也因此要增加60%,原來能進口三輛車的資金,現在連兩輛車都進口不到。
為此,從去年下半年起,隨著2005年的日益臨近,進口車經銷商特別是一些資金實力較弱的中小型經銷商就開始眉頭緊鎖,到去年9月份(一般進口車需提前三個月預訂)進口車經銷商預訂今年的進口車時都大幅減少了預訂數量。但是出乎意料的是,該政策被一推再推,直到日前才確定了正式執行的時間表。據稱,這是給經銷商更長的過渡適應期。
據了解,此前業內預計政策給出的過渡期會長一些,至少三個月以上,但現在政策規定“2004年12月31日前運抵保稅區以進入國內市場為目的的進口汽車,須在2005年12月31日前向海關辦理進口報關、納稅等手續;2005年1月1日至2005年9月30日間運抵保稅區以進入國內市場為目的的進口汽車,須在2005年10月31日前向海關辦理進口報關、納稅等手續”,也就是說今年進口的汽車只有一個多月的過渡期。
但從長期來看,由于汽車品牌專賣政策也將在“十一”實施,按規定進口車都開始實行國內總經銷的政策,這就意味著進口車從報關、物流、進貨渠道都會得到統一規范,因此在經營成本增加、進貨量減少的情況下,進口車出現大幅降價的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