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硅苑:自主創新鑄造“國瓷” ■俞海峰
2005年9月1日,山東硅苑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硅苑牌”日用陶瓷被評為“中國名牌”,成為首批獲得“中國名牌”的日用陶瓷產品。
從2000年硅苑的“中華龍”系列日用陶瓷被定為國宴用瓷,到200
4年“硅苑”牌日用陶瓷被認定為“山東名牌”,今年又榮獲了“中國名牌”產品稱號,硅苑科技自主創新的巨大能量終于將這個頗具“內斂”個性的企業推向了中國企業的最高榮譽獎臺,用淄博市經貿委副書記黃均祥的話說,“這是硅苑的驕傲,也是淄博的驕傲,淄博陶瓷行業將借勢而上,為陶瓷名城發展增添新的活力。” 創新求發展
如果要問硅苑品牌何以成為中國名牌,硅苑人會毫不猶豫地告訴你:自主創新。山東硅苑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殷書建稱:創新是硅苑發展的靈魂。
據了解,此次中國名牌的評選,全國陶瓷行業共有16個品牌上榜,硅苑在日用陶瓷中位列第二,而硅苑日用陶瓷在產量、銷售量等方面甚至只排倒數第二,但是自主創新能力卻讓硅苑脫穎而出,業內人士均稱硅苑陶瓷獲選“當之無愧”。
科研人員是一個科技企業生存發展的活力之源。為此,硅苑積極為科技人員創造廣闊的發展空間,支持他們去摘取科研事業的桂冠。近年來,硅苑已先后派出7名科技人員赴日、德、意等國家進行專業研修,另有50余人次到美國、日本、德國進行考察和進修,還與清華大學、中科院等國內著名院校聯合,選拔優秀科技人才脫產學習和就讀研究生。高薪返聘身體好具有一技之長的資深老專家,從而形成了老中青結合的梯次人才結構。
大量的科技投入是科技企業創新的有力支撐。硅苑科技每年用于研究開發的經費占總收入的比例達10%以上,與世界500強企業保持相當。該公司自籌資金在淄博高新區建起了5000平方米的綜合實驗大樓,實現了管理總部、科研中心和高技術陶瓷研究開發生產基地的三位一體制。
觀念須先行
自主創新,觀念須先行。
硅苑前身是山東省硅酸鹽研究設計院,為一家科研事業單位,2001年整體改制為企業,并成為全省97家省屬科研院所首家整體改制為股份公司的單位。從科研單位成為企業,不僅僅是體制的轉變,最關鍵的是經營者觀念的轉變和更新。
面對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硅苑經過深入調查研究,果斷決定與世界上最著名的陶瓷玻璃裝飾材料生產經營廠家———德國迪高沙公司合資,成立淄博賽德克陶資顏料有限公司。這一決定在當時國內整個陶瓷業曾激起了不小的波瀾,因為,上世紀90年代初,山東硅苑的陶瓷裝飾材料,尤其是陶瓷顏料在國內市場占有壟斷地位,所以有人認為,硅苑把最優良的資產拿出去合資,是敗家子行為。
實踐證明,合資不僅引進了資金和技術,同時也引進了國外的經營管理經驗,對山東硅苑其他產業的發展起了良好的借鑒作用。公司成立六年來,運行良好,銷售收入為合資前的五倍多,產品行銷全國各地,部分產品銷往國外,目前合資公司已經成為世界矚目的亞洲地區最著名的陶瓷、玻璃裝飾材料生產基地。
跳出陶瓷看陶瓷是硅苑研究發展方向上的重大轉移。還在整個陶瓷行業處于低迷狀態,都在爭切傳統陶瓷這塊蛋糕時,“九五”期間硅苑科技率先把研發方向轉向了技術難度大、附加值高的高技術陶瓷,相繼開發出微晶氧化鋁耐磨陶瓷、氧化鋯增韌陶瓷等高技術產品,并已被廣泛應用于輕工、電子等工業領域。
實力舉名牌
硅苑科技生產的高檔日用陶瓷,早在1984年就進入了中南海,其品質深受好評,尤其是建國50周年推出的國宴用瓷“中華龍”,成為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高檔陶瓷的代表,由此被譽為“第三代國瓷”和“現代國瓷”。
強大的自主創新能力的支撐,使硅苑的新技術新成果層出不窮,一次次刷新著國內陶瓷行業的創新紀錄,也充實著“硅苑”名牌的內容。在國內首創無苯陶瓷金水,獲全國科學大會獎;用當地原料先后研制成功滑石瓷、高長石瓷、高石英瓷、魯光瓷、合成骨瓷等高檔瓷質,被譽為陶瓷業的“五朵金花”,并先后獲得國家發明獎,使淄博成為與江西、湖南、河北、廣東并駕齊驅的全國五大陶瓷產區之一;研制生產的高石英瓷從80年代初即被選為中南海專用瓷至今,近年又先后進入釣魚臺國賓館,被陶瓷專家譽為中國的國瓷……
“品牌的創建與培育應作為企業的發展戰略來抓。”淄博市經貿委黃均祥書記向筆者表示:“此次硅苑獲得中國名牌,只是一個新的起點,硅苑下一步應該依托企業強大的自主創新能力,在高端產品產業化方面尋求新的突破,進一步增強企業的品牌運作能力和資本運作能力,實現企業裂變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