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山東省質監局獲悉,根據國家質檢總局統一部署,近期,全省開展了桶裝飲用水執法打假行動,包括濟南三家在內的13家非法經營者被公開曝光。
這次專項執法行動,全省共出動質監執法人員5680人次,檢查桶裝飲用水生產企業1118家,立案查處生產企業159家,查處窩點10家。查處偽造或冒用他人廠名廠址及利用產
品標識進行質量欺詐的行為6起,查處其它違法行為94起。查獲不合格飲用水37451桶,查獲不合格飲用水桶1065個,產品涉案金額34.4454萬元。
據了解,這次活動是以無證生產桶裝飲用水的生產企業及散落在城鎮社區、城鄉接合部和村鎮的小企業、小作坊為重點監督檢查對象,對桶裝原料水的來源、飲用水桶的質量以及產品包裝標識進行了重點檢查,對用自來水、井水、江河水等直接灌裝或簡單處理灌裝飲用水的、使用廢舊塑料、醫用廢棄塑料等劣質原料制成的水桶的、偽造或者冒用他人廠名、廠址以及利用產品標識進行質量欺詐的違法行為進行了重點查處。
從檢查的情況看,我省桶裝飲用水行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獲證企業數量少,我省現有桶裝飲用水生產企業上千家,獲證企業僅有十分之一;二是一些工藝簡單、設備簡陋的生產加工窩點流動性大、隱蔽性強,經常采取“打游擊”的方式逃避檢查,一些小企業多為季節性、區域性生產,經營時停時開,致使設備維修、保養不及時,直接影響到產品質量安全,同時也給日常監管造成一定的困難;三是一部分企業衛生規范差,管理制度不健全,生產企業多數規模較小,人員少,沒有形成規范的管理制度和衛生制度。(記者
郝愛萍 通訊員 靳明義 孫愛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