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我市將大力發展農業循環經濟,建設節約型農業,以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日前,市農委專門下發通知,對這項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
據介紹,我市屬農業資源短缺地區,人均耕地僅為0.89畝,人均水資源342立方米,遠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隨著人口
增加和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耕地、淡水等自然資源人均占有量將進一步下降。因此,迫切需要合理開發、保護利用好農業資源,緩解資源供需矛盾。
市農委主任遲華東告訴記者,今后的節約型農業建設,將堅持資源開發與節約并重的原則,以節地、節水、節肥、節藥、節種、節能和資源綜合循環利用為重點,在農業生產、建設、流通、消費等各個環節厲行節約,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促進我市農業盡快走上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發展道路。
據介紹,我市發展農業循環經濟,建設節約型農業的重點內容包括:首先是提高耕地集約利用水平。科學評價大宗農作物與主要經濟作物的生態適宜性,合理調整農業結構,改革傳統耕作制度。其次是大力發展節水農業。建立高標準旱作節水示范區,積極推廣深耕深松、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節水和農田果園覆草、生草等旱作技術。第三是提高農業投入品利用效率。每年實施測土配方施肥面積80萬畝,力爭用3年時間,把肥料利用率提高5%,農藥施用量下降20%,農藥利用率提高10%。
同時,我市還將積極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大力開發秸稈產業,提高秸稈肥料化、飼料化、燃料化和材料化水平,促進農村可再生資源的循環利用。另外,全市將實施“白色污染”綜合治理。積極開展農用地膜綜合治理技術試驗、示范與推廣,大力推廣應用可降解塑料薄膜、強力塑料薄膜、天然纖維制品。目前,農業“白色污染”綜合治理試點工作已經啟動。(本報記者梁學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