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報記者 孫秀紅 通訊員 劉志霞 濟南報道
2002年初,山東將民營經濟、高新技術、外經外貿確定為經濟發展的“三大亮點”。3年過去了,山東的“三大亮點”不僅改變了山東的經濟結構,轉變了山東人的思想觀念,而且涌現出一批“三個亮點”一起亮的典型企業。8月30日,山東省工商局、
山東省科學
技術廳、山東省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廳、山東省個體私營企業協會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確認力諾集團、萬杰集團、龍大集團、孚日家紡等50家民營企業為“三個亮點”一起亮典型企業。
政府服務“三個亮點”用心良苦
以國企經濟著稱的山東,對“三個亮點”給予了很高的期望,山東省委、省政府認為,突出抓高新技術、外經外貿、民營經濟,可促進全省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為此,山東省各級政府部門都將促進“三個亮點”作為服務經濟的重要措施。
在8月30日的“三個亮點”一起亮民營企業肯談會上,山東省工商局、山東省科學技術廳、山東省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廳、山東省個體私營企業協會的有關人員不僅認真聽取民營企業發展中的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4部門還聯合公布了《關于促進科技型外向型民營企業加快發展進一步做強做大的實施意見》,從企業的注冊資本、冠名條件、登記程序、創立品牌等方面再給民營企業降門檻。
在此之前,山東省工商局不斷創新服務方式,提高服務水平,推動“三個亮點”在民營企業這個載體上全面閃光。山東省工商局先后出臺了《關于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決定〉的實施意見》、《關于促進全省經濟結構調整和優化的實施意見》、《關于吸引省外企業到我省投資興業的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堅持政策引導,把“口袋里的生產力全部掏出來。”
為促進國企山東與民企浙江的對接,山東省工商局從2002年至今,先后開展了赴浙、赴粵、"內陸行"、"沿海行"、浙粵民營企業家山東投資興業肯談會、浙江知名企業家山東投資興業回鄉報告會等多次大規模招商引資活動,使山東的民營企業與民企發達的浙江、廣東建立了緊密的經貿合作關系。目前,山東赴浙招商簽約項目已到位資金230億元,資金到位率70.3%,赴粵招商簽約項目到位資金120億元,到位率53%。下半年,山東還將組織赴福建招商經貿考察團,開展經貿考察和招商引資活動,現在,山東已與福建企業或在福建投資的臺資企業簽約合同項目108個,金額110億元。
山東省工商局是山東省政府部門的一個縮影。為促進“三個亮點”在民營企業這個載體上閃閃發光,山東的政府部門以服務的角色,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為民營企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市場環境。
“三個亮點”促民企做大做強
“高科技就是利潤,就是競爭力”,因為克隆牛而聞名全國的山東銀香偉業集團董事長王銀香對高科技有深刻的理解與思考。
銀香偉業地處山東西部經濟欠發達的菏澤曹縣,在這樣一個相對閉塞的地方,銀香偉業卻創造了多個國內第一:2002年成功研制出我國首批自主本土體細胞“克隆牛”,創造四項世界第一;去年4月份首次成功實現克隆牛從無性繁殖到有性繁殖;銀香偉業是我國畜牧良種行業首家通過ISO9001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的企業,我國首家進行有機乳品認證的企業;是我國首個有機牛奶品牌。同時,銀香偉業先后承擔過農業部948項目,是國家863科研、教學、實習基地,研究國外良種本土化和魯西黃牛國際化兩大課題。
為實現這些目標,銀香偉業聘請了16名國內外著名畜牧專家組組成專家委員會,并與國外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建立合作研發關系,現在該企業正在申請建立博士后流動站。
實施高科技戰略意味著更高的投入與更大的風險,這種投入在大型國企也許只占銷售額的百分之幾,成功與否都對企業沒有太大的影響,但在規模不大、實力不強的民企,這種投入無疑是拿著企業的未來作賭注。但王銀香認為,不走高科技之路,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就是一句空話,提高企業的整體水平也是一個空洞的概念,企業迅速做大做強更不可能。但在高科技的支撐下,一切不可能都會成為可能,現在銀香偉業生產的“歸一”牌系列牛奶,在魯、豫、皖、蘇的近200個市縣市場上,市場占有率達到80%,而王銀香的夢想是進入中國乳業十強;在育種方面則進入世界50強,并建設中國乃至世界最大的有機農業工程基地。
萬杰集團是依靠高科技發展起來的大型民企,2004年總資產超過百億,集團總收入達到90億元。今年6月,萬杰集團投資4億元引進的質子治療系統投入使用,這是全球第4套質子治療系統,也是世界上首臺用于商業運作的高科技大型治癌設備,該系統使我國的腫瘤治療進入了質子時代。在兩個多月的時間里,包括新加坡、馬來西亞、韓國、香港在內的多個國家和地區的88位病人前來治療。萬杰集團董事長孫啟玉表示,該設備的投入使用將使萬杰在10年內沒有競爭對手,因為質子治療系統的引進、安裝、調試沒有幾年的時間完不成,其使用、管理沒有相當高的專業水平也不行。這就是萬杰的競爭力。
而萬杰集團多年來一直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從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伽瑪刀、X刀、光子刀到派特、心臟激光治療機到質子治療系統,萬杰一直在填補著國內空白,與世界最先進的醫療技術同步。孫啟玉說,正是高科技的應用,使萬杰集團在不到20年的時間里從無到有,從一個紡織企業成長為山東21家特大型工業企業之一、全國500強企業之232位。
居于中國針織行業綜合競爭力第一位的青島即發則是國際市場上的戰將,自2003年以來,即發就是中國針織服裝出口第一名,全國進出口最大的200家企業之一。圍繞“經濟國際化”戰略,即發不僅引進了國際上最先進的生產設備、技術和管理模式,在美國、羅馬尼亞等國家和地區注冊了“即發”商標,而且正在進行國際間的投資合作,與5個世界500強企業合資建設大規模生產項目。
在青島即發集團董事長陳玉蘭看來,即發能夠在快車道上持續發展,主要在于他們始終堅持了“技術改造、開拓創新”這條外延擴大和內涵改進相結合的路子,圍繞經濟國際化戰略,提高了即發的國際競爭力,打造出了即發國際名牌。
“三個亮點”不僅改變了山東的經濟結構,更改變了山東人的思想觀念。業內專家認為,這是“三個亮點”帶給山東的最大變化,體現在民營企業這個載體上,就是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不再因循守舊,而是把高科技、外向型作為企業迅速做大做強的支撐。50家“三個亮點”一起亮的典型企業則是山東民企這一轉變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