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便是啤酒城,一座山便是嶗山。十幾年來,這兩個對國內外游客均具強力吸引度的地方合力將它們的所在地———嶗山區熱捧得名聲在外,活力四射。而熟知根底的人也定然知道,這也是嶗山區多年精心培育與打造一座“城”與一座“山”的品牌與內涵得到的回報。 啤酒節主會
場落戶啤酒城12年來,作為東道主的嶗山區為了啤酒節每年能有新的變化、新的提高、新的精彩,與市直有關部門、單位一起通力合作,做了大量的工作,付出了艱辛的勞動,終將啤酒節打造成我們這座城市靚麗的品牌之一。而隨著啤酒節的聲名鵲起和辦節規模日漸擴大、參節人數日益增多,它給了嶗山這座新城以很多的促動,加快了這片土地的現代化進程,提高了它的國際知名度。 傾全區之力鍛造啤酒城
可以說,自1994年啤酒城啟用并承載啤酒節主會場功能以來,嶗山區每年幾乎都是在傾全區之力鍛造啤酒城,承辦啤酒節,使之具有越來越強的磁場效應和品牌效應。
從啤酒城的建設上來說,嶗山區每年都要投入一定的資金,引入新的設計理念,對啤酒城進行國際化、專業化的改造,使其越來越符合一個狂歡節事的布局。與此同時,嶗山區幾乎每年都要投入資金來維護啤酒城的城容城貌,對啤酒城進行美化、綠化、硬化,并不斷增加城內的各種服務設施,使啤酒城越來越具人性化。近幾年來,嶗山區還對啤酒城的周邊環境進行了整治,道路設施以及其它外部服務設施越來越健全。
從節日期間的整體組織來看,幾乎每年的啤酒城指揮部都由嶗山區來組織,指揮部領導都是區委、區政府的主要領導,而成員則覆蓋了全區大多數單位。1994年之后,幾乎每一屆啤酒節,嶗山區都要成立由區屬各部門抽調人員組成的綜合、秘書、文娛、巡游、接待、宣傳、開幕式籌備、治安等諸多處室和部門,具體籌辦和承辦啤酒節的各項事宜,這樣的機構和組織往往在啤酒節開幕前兩三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就開始分頭運作了。而作為啤酒節的常設機構———市啤酒節辦公室的主要組成人員也來自嶗山區。正是有了嶗山區這種高度重視和人、財、物的全力投入,我們才能在此享受到一個又一個歡樂祥和的啤酒節。
一座“城”一座“山”相得益彰
每年8月份的下半個月,許多慕名來嶗山旅游的國內外游客在經過啤酒城時都不禁被其萬眾狂歡的氣氛所吸引;而許多前來青島參加啤酒節的游客在逛完啤酒城后又總會去逛一逛美麗的嶗山。十幾年來,這種“城”與“山”兩個強力旅游元素的互動越來越強烈。至今,我們已分不清是熱鬧的嶗山旅游助推了啤酒城的節日氣氛,還是啤酒城的強磁場效應拉動了嶗山旅游。
但有一點是明晰的,那就是啤酒節的舉辦帶給嶗山游客量的增加已是不爭的事實。今年啤酒節期間,記者在嶗山流清河進山通道口處看到,一撥撥外地旅游團隊紛至沓來。記者隨機采訪了20個來自不同省份、地區的游客,他們或說剛在啤酒節參觀過,或說逛完嶗山晚上就要去啤酒城。來自陜西的游客溫汝成說:“此時來青島,既能逛嶗山,又能參觀啤酒節,真是很幸福。”可以說,經過十幾年的精心培育,啤酒城已經與嶗山一樣,長成青島市、嶗山區的一個黃金旅游景點。
不僅嶗山,啤酒城周邊的石老人景區、雕塑園、文化博覽中心、雨林谷、石老人觀光園等位于嶗山區的景點,其游客量也在啤酒節期間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啤酒城的帶動效應不言而喻。
一座小城催化一座新城
相對于嶗山區正在主城區積極推進的東部現代化新城區建設來說,啤酒城只能算是個“小城”。但是,這個“小城”對于“大城”的構建意義不容忽視。
可以這樣說,經過了十幾年的積累沉淀和催化,啤酒城給嶗山區帶來的不只是場地費用的收入,還帶來了諸如會展、旅游、餐飲、交通、住宿、娛樂休閑等諸多方面的收入,最為關鍵的是,啤酒節在啤酒城主會場的舉辦,凝聚了嶗山區的人氣、商氣和文氣,而這些則是一個正處在蒸蒸日上的新城區所必需的。
無疑,啤酒節舉辦期間,嶗山區的人氣是全市最旺的。啤酒節主會場在嶗山區的落腳給嶗山區帶來了豐厚的回報,投資上的、建設上的、旅游上的、餐飲上的、住宿上的、消費購物上的,乃至知名度上的……這些都無法一一贅述。
目前,嶗山區正在積極推進青島國際啤酒城的新一輪改造,整個規劃方案不久將會出臺。再過一兩年,一座以“永不落幕的啤酒節”為核心,包攬國際著名品牌啤酒展示以及旅游、商貿等內涵的新啤酒城,將在嶗山區這座新城中崛起。可以肯定地說,這座“小城”對未來的嶗山區乃至青島市這座大城,將起到積極的帶動和聚合作用。本報記者霍峰本報通訊員孟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