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中醫藥大學耗資億元的圖書館,因經費缺乏,不得不建建停停。本報記者 宮靖攝
8月16日黃昏,處于鬧市區的南京中醫藥大學校園里,人影寥
寥。
掛著“漢中路282號”標牌的大門之外,是潮水般的車流和人群。這一帶,是南京城里寸土寸金的區域,城中的最高樓商茂廣場距此不過三公里,周圍樓盤的價格均在每平方米7000元以上。
這個寧靜的校園注定要消失在周圍的高樓大廈之中。根據江蘇省出臺的最新政策,南京中醫藥大學應將市區的80畝老校區置換,以償還建設新校區欠下的巨額債務。此前,該校因債務問題在國家審計署審計公告中被點名批評。
出現這種情況的高校并非僅此一家。相關資料表明,從本世紀初至今的短短數年內,江蘇省至少有45所省屬高校建設了新校區,總投資數百億元。
今年7月31日,江蘇省政府辦公廳正式出臺文件,要求興建了新校區且占地面積超過核定規模的省屬高校置換老校區,所得款項主要用來還債。
同日,該省專門成立省屬高校老校區置換工作小組,組長由一位副省長擔任。
“騰籠換鳥”方案
“對這份文件,我有些意外。”南京某高校一位校領導告訴記者,因為學校原本的打算是,“既在城外有新校區,又在城內有老校區。”數年前,他所在的高校就開始在江寧大學城建設新校區,其面積10倍于城區內的老校區,目前已基本建成。
這份名為《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切實做好省屬高校老校區置換工作的意見》(蘇政辦發[2005]83號文件,下文簡稱為《意見》)披露,“近年來,我省有45所省屬高校建設了新校區”。省教育廳有關負責人曾對媒體介紹,目前正在開工建設新校區的省屬高校達60多所。
這一數字在江蘇省屬高校中所占比例相當高。該省教育廳公開信息顯示,目前全省高校總數為115所,不計部屬院校和民辦院校,省屬高校總數為86所(其中市屬22所)。
《意見》稱,高校新校區的建設使學校負債嚴重,并造成“校區分散不利管理”。因此,“必須積極采取措施,對省屬高校的老校區進行置換”。
“文件中寫的是‘必須’,措詞比較嚴厲”,一位高校界人士注意到《意見》中的這段原文。
事實上,《意見》要求置換老校區的高校范圍相當廣:所有已建設新校區,并且占地面積超過學校事業發展核定規模的高校,以及建設新校區時明確計劃將老校區進行置換的高校,原則上都在置換的范圍內。只有少數具有一定歷史價值的老校區可予以保留。
江蘇省教育廳一位官員介紹,由于歷史原因,省屬高校的老校區一般都在主城區,隨著城市發展,有的已處城市中心地帶。校區少則幾十畝,多則數百畝。
與此對應,新建的高校校區一般都在城郊,少則數百畝,多則數千畝。據統計,江蘇省已經開工或計劃建設的大學城達9座。
以南京為例,就有仙林大學城(離主城區20公里左右),江寧大學城(離主城區15公里左右),浦口大學城(位于長江以北,離主城區也有十幾公里)。3座大學城現已有20多所高校入駐。
“置換老校區,就是出售掉城中地段好的校區,償還新校區建設的部分負債,并實現學校全部遷入建成的新校區。”一位教育廳官員解釋說。
一家江蘇媒體在報道《意見》時,認為此做法將實現江蘇高校“騰籠換鳥”。
“高規格”工作小組成立
“看來,這回省政府是下了決心要置換省屬高校老校區了。”一位省屬高校的高層人士認為,按慣例,這個文件主要涉及省屬高校,應由省教育廳發文,但事實上卻是省政府發的文。
他的另一理由是省屬高校老校區置換工作小組組成名單的“高規格”:江蘇省副省長王湛親任小組長,小組辦公室設在省教育廳,教育廳長王斌泰任主任。
此外,這個小組涵蓋了多個委辦廳局,主任成員還包括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省財政廳副廳長、省國土資源廳副廳長、省建設廳副廳長及南京市副市長等。
“文件雖然也提到了一校多區的情況,但置換老校區的主要目的顯然是為了還債。”上述人士認為。
《意見》重點提到了省屬高校因建設新校區欠下債務的問題,并要求“高校老校區置換收益主要用于償還新校區建設債務”。
省政府發文前的兩個月,因貸款比重高、償貸存在風險,南京的上述三家大學城被國家審計署的審計公告點名批評。江蘇省審計廳也已開展了有關省屬高校的專項審計。
(本報7月23日《江蘇高校債務首遭審計,風光表面下是沉重債務》曾有詳細報道)江蘇省審計廳固定資產投資審計處負責人葛笑天接受本報采訪時曾透露,該項審計中一個重要內容,是對全省省屬高校負債情況的調查。
初步調查顯示,2003年和2004年,江蘇省的高校建設投資規模從過去的十幾億一下子上升到了每年八九十個億,僅次于全省交通建設,排名第二。
審計廳相關人員透露,正式的審計報告雖因種種原因尚未公布,但一批省屬高校由于建設新校區等原因,欠下巨額債務是不爭的事實。“建新校區的省屬高校,欠債率(占總資產)少則30%,一般則百分之五六十,多的有百分之七八十。”審計廳透露的部分高校欠債信息有:南京財經大學貸款規模達8億元左右,南京郵電大學也有七八億元,南京工程大學也有數億元之巨。
記者調查顯示,南京中醫藥大學為在仙林大學城建設占地1500多畝的新校區,目前除欠銀行7億余元貸款外,還欠各施工單位款項上億元。
“學校每年的收入除正常開支外,只能還清銀行貸款的利息,還本金不大可能。”7月7日,南京中醫藥大學分管后勤的副校長張樹泉向記者承認。
該校宣傳部部長夏登杰算了一筆賬:學校每年學費收入為1億元左右,政府年撥款6000多萬元;而支付1000多名教職工工資獎金一年就要近億元,再加上教學、科研和行政開支,所余款項只夠償還貸款的年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