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湖是個小城市,因依傍著菱湖而得名。菱湖不僅是個魚米之鄉,還是個風箏之鄉。中國的風箏分北京、天津、濰坊、南通四大流派,菱湖風箏就是天津風箏的重要一支,是華北著名的風箏產地之一。
小何莊是菱湖風箏的故鄉,何田就是小何莊人,他的父親何征成是當地有名的鄉紳,也是技藝高超的扎風箏高手。早在明代初年,小何莊的藝人把年畫與風箏融為一體,創造出扎、糊、繪俱佳,放飛效果特好的風箏,以物美價廉而贏得了華北的市場。民國初年,小何莊已有著名的風箏作坊20多家,扎制的鷹、燕、蝶、蟬及各種人物風箏近百種,年產風箏8萬余只。整個菱湖有多少風箏藝人、多少風箏作坊、年產多少風箏,那就不得而知了。菱湖人對風箏有著特殊的感情,他們像愛家鄉的山水一樣愛菱湖的風箏。在民間的推動下,1934年清明節,菱湖市政府主辦了首屆全市風箏賽會,共有100余只風箏參會,何征成的“麻姑獻壽”以工藝、放飛雙第一理所當然地奪了頭籌。    中國留學生在一起研究怎么做風箏,安昌旭、山島、直子也來幫助參謀。
   “這回你們可有用武之地了。”直子說。
   “我可不行,玩玩還行,比賽我可上不了場。”徐敬敏謙虛地說。其實徐敬敏對風箏也算精通,她的父親也是一個風箏迷,在菱湖雖比不上何征成,但也算有些名氣,從小受父親影響和熏陶,徐敬敏對扎風箏、放風箏也挺有興趣,只是她更注重學習,才沒有真務進去。
   男孩子和女孩子就是不一樣。馮之岐、鄭中華和何田的父親也酷愛風箏,他們就把父輩的手藝學了個八九不離十,扎、糊、繪、放,樣樣在行。
   “要參加就得奪第一。”鄭中華說。“那還不是竹簍里捉螃蟹———”馮之岐說。“怎么的?”徐敬敏不明白。“十拿九穩啊。“馮之岐把下半句告訴了徐敬敏。“我的雙線蝴蝶是一絕吧?”鄭中華問大家。“那一定能得獎。”直子給他加油。
   “我要做一個燕子串,五只燕子一起放。”安昌旭的創意也挺新。
   徐敬敏說放京劇臉譜有中國特色,她還動員直子放鄭中華做的那個人像風箏,說那個風箏一升空,直子肯定得成為日本的名人。直子說她不知道鄭中華用自己的照片做了一個風箏,馮之岐說她“飯盒里盛稀飯———裝糊涂“,并從鄭中華的書桌底下把那個風箏拿出來給直子看。鄭中華去阻止,兩人爭執起來。
   “哎,別弄壞了。”徐敬敏把風箏從兩人手中拿過來,展示給大家看。
   鄭中華對直子說:“本想你過生日時送你的,好給你一個突然的驚喜。”
   直子什么也沒有說,可看得出,她很高興。
   看了鄭中華做的人像風箏,馮之岐受到啟發,提出了一個更新的創意———做一個可以帶人升空的大風箏,大家聽了都大吃一驚。馮之岐說當年漢將張良搞“四面楚歌”時放的大風鳶,就有吹簫童子臥伏其上,張良能讓人上天,我們就不能讓人上天?他說可以做一個女媧補天風箏,讓一個女生乘風箏上天。鄭中華說這是個好路子,徐敬敏也說好,但她提議做一個嫦娥奔月風箏,說是嫦娥奔月的故事更美、更浪漫。
   可是讓誰當嫦娥呢?這有一定的危險性。在場的只有兩位女生,大家都把目光對著她們。
   “直子小姐行,她體重小,容易上去。”山島看著直子說。
   “我可不敢,摔下來怎么辦啊?”直子自己不同意。
   “摔不著,我們在下邊用一塊大苫布接著。”安昌旭想出一個主意。
   直子還是搖頭,說那她也不敢。鄭中華也為她打圓場,說她膽子小,不行。這時徐敬敏自報奮勇,說是她可以試試。鄭中華夸徐敬敏是巾幗英雄,馮之岐卻猶豫起來,說她不行,其實他是為徐敬敏擔心。
   “怎么不行,吹簫童子能上,我為什么不能上?”徐敬敏的態度堅決起來。于是大家議決,這次比賽,集中力量做“嫦娥奔月”,那些個小風箏就不參賽了。
   鄭中華性子急,說是現在就得開始準備了。還說這個風箏一定得特別大,需要很多材料,像布了、竹子了、線了什么的。馮之岐說這個風箏不能用竹批,得做一個無骨的軟體風箏,就是帶風斗的那種。大家還做了分工,由馮之岐和鄭中華負責設計,其他人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商量完風箏會的事兒,安昌旭又去了首相官邸前的小廣場,一個人在這里放他的對魚風箏。安昌旭對放風箏興趣很濃,但他和別人不一樣,別人就是玩,找樂,他卻要借風箏辦大事。“對魚”正好飄飛在首相官邸上空,安昌旭一會兒看看風箏,一會兒看看風箏下的官邸大門。一個衛兵持槍站在門口,警惕地注視著過往行人和車輛。安昌旭開始收線,邊繞線邊查著線的圈數,5、10、15、20、25……查到85圈時風箏落地了。他接著查,90、95、100、105、110……繞完線,收起風箏走了。
   直子在房間看書。有人敲門,直子喊了一聲“請進”,進來的是山島,他拿了一個一人來高的彩色人像風箏,直子吃了一驚。
   “山島君,你這是干什么啊?”直子問。“你連自己都不認識了?”山島笑著說。
   直子又仔細看了一下這個風箏,說:“哎呀,把我做這么大,還著了色,太嚇人了。”
   山島說:“大嗎?不大。‘嫦娥奔月’有真人上天,得比這個大多了。這是我自己放大,自己著的色,把它放到空中,就像你上天了一樣。”山島看到鄭中華做的人像風箏受到啟發,也為直子做了一個人像風箏,但是他做的大,他自己會放大照片,在這一點上他有優勢。
   “山島君,一張小底片怎么能放這么大啊?”
   “直子小姐,你不知道,最近我自己做了一個放大機,鏡頭倍數特別大,這是用十幾張相紙拼成的,特意為你做的。”
   “山島君,你的手可真巧,可是我不能要。”直子又看了看風箏,搖頭說。
   “為什么?”山島不解。
   “你說把這么大個風箏放在屋子里,夜里醒了,好像一個人站在那里,還不嚇死我啊?”直子笑著說。
   “自己還怕自己嗎?”“夜里黑黑的,能看清是誰嗎?”“那我白做了?”山島感到很遺憾。“不白做,你自己留著放吧。”
   馮之岐和鄭中華忙起來了。他倆手里都拿著鉛筆,在房間里設計“嫦娥奔月”。桌子上的一張大白紙已被他們涂抹得發黑了,上面畫著兩個大寬袖子和裙子下擺。
   “中華君,這個造型還行吧?”
   鄭中華琢磨了半天,突然說:“之岐君,咱們的路子不對啊。”
   “怎么不對?”
   “我們是讓徐小姐上天的,徐小姐才是嫦娥,她要穿嫦娥的服裝,我們不能再把風箏設計成嫦娥了。”
   “對呀。”馮之岐一拍腦袋。“我們只要設計上能為嫦娥助飛的兩翼就行了。”
   “對。之岐君,你說這人怎么固定在風箏上啊?”“用布帶綁在風箏上。”“那徐小姐可就遭罪了。”
   “要到月亮上去找吳剛,能不經歷一些磨難嗎?”馮之岐說完,兩人都笑了。
   馮之岐又和鄭中華商量用什么布料做這個風箏。考慮到絹和一般的布拉力小,為了安全,他們想用帆布做,但帆布重,又怕飛不起來,研究來研究去,只好把這個風箏設計得特別大,8米寬,4米高。
   “咱們這個風箏做出來要是不奪魁,那就出鬼了。”鄭中華興奮地說。
   這時徐敬敏敲門進來,對馮之岐說:“父親說九井株式會社的車床好,讓我幫助代購兩臺,可我不懂。之岐君,你能不能幫幫我忙啊?”(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