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廢舊家電及電子產品回收綜合利用展示良好前景。 |

|
海泊河污水處理廠再生水利用。 |
 |
3000立方米/日海水淡化裝置。 |
本報記者張子倩
日前,科技部批復我市為國家資源節約型技術示范城市,我市是國內唯一獲此殊榮的城市。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是實現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必然選擇。通過創建國家資源節約型技術示范城市,建立節約型的生產模式、消費模式和城市建設模式,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是緩解當前資源供需矛盾的重要措施,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重要保障。
區位條件優越科研實力雄厚示范工程良好
創建節約型技術示范市我市優勢明顯
我市自然條件優越,海洋領域科技力量雄厚,海水利用的研究和產業發展歷史悠久,家電領域的開發能力和生產規模國內領先,具有國內其他城市不可比擬的優勢,具備了創建資源節約型技術示范城市的基礎條件。
首先是優越的區位條件。青島地處黃海之濱,環抱膠州灣,海岸線長730公里,便于海水的大規模利用;青島轄區海域無冰凍現象,海岸線以沙灘和花崗巖為主,海水清澈透明,水質優良;“三點布局,一線展開,組團發展”的城市布局,呈現出沿海“組團”發展的大城市框架,工業布局趨海調整,為海水利用產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我市工業門類齊全、基礎較好,是全國重要的工業生產基地。在海水利用、資源再生利用、節能與新能源開發方面技術領先。
其次是自然資源相對缺乏。我市資源短缺,經濟發展對外部資源的依賴特征非常明顯,其中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342立方米,隨著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生產和生活用水總量不斷攀升。2003年青島市原水用量為10.63億立方米,而目前全市水資源可利用量僅為10.55億立方米(含引黃濟青客水量1.1億立方米),水資源缺口0.08億立方米。預計到2010年青島市原水需求總量將達到13.05億立方米,供需缺口將高達2.42億立方米。即使考慮到南水北調及再生水利用等措施,城市供水仍存在很大缺口。此外,我市無化石燃料礦藏,所有煤炭、石油和天然氣均由外地供應,由于近年來煤炭供應緊張,尤其優質煤短缺,導致城市能源消耗呈增加趨勢。
再次是雄厚的科研實力。我市擁有獨立科研機構70余家,各類專業科技人員30多萬人。特別是海洋科研實力雄厚,擁有23家海洋科研機構和內地唯一的綜合性海洋大學,具備開展海水利用技術研究的條件。目前全市涉及海水利用技術研發及其人才培養的“海”字頭機構有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國家海洋局一所、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七二五所等20多家,相繼有國家海洋科學研究中心、國家深潛基地、國家海洋“863”成果產業化基地等落戶青島。另外,青島大學、青島理工大學、青島科技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山東科技大學等多所高校及海爾、海信等重點企業在資源及節能技術研究方面也具有很強的實力,海爾、海信、青啤、青鋼等在節水、節能、降耗以及資源再生利用等領域均取得了很多高附加值的科研成果并應用于生產實踐。
然后是運行良好的示范工程。作為國內最早開展海水綜合利用的城市,我市近年來在國家有關部委的支持下,相繼建成了一批國家海水綜合利用示范工程,為海水綜合利用產業化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電力、化工、橡膠、紡織、機械、塑料、水產品加工等行業,我市已經較大規模地利用海水代替生產過程中的淡水,海水利用量從1990年的60多萬立方米/日,躍升到目前的200多萬立方米/日。在資源再生利用示范工程領域,海泊河污水處理廠于1995年開始研究再生水回用技術和資源化,利用集成的關鍵技術,建成了日產4萬立方米的再生水回用工程,目前已在工業用水、園林綠化、城市景觀等方面得到有效利用。我市近年來還完成了村鎮生活污水零排放技術研發及示范工程建設,建成了農村用水生態循環體系,實現了農村污水資源化再利用。在節能與新能源開發示范工程領域,海爾、海信等擁有國內領先的變頻節能技術研發中心和產業基地,已經開發出一系列變頻節能產品,并在家電及大型工業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今年上半年,國家批準的國內第一個“國際環保產業園”落戶我市,為太陽能的研究與開發提供了示范基地;日前,國家發改委批準“即墨大橋場風力發電項目”建設規模居全國第二,將為沿海風力發電的研究與產業化提供示范。
努力培植三大新興產業
圍繞建設適應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特點的資源節約型城市,通過建立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為主體的研發體系,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努力培植海水利用、資源再生利用和節能與新能源開發三大新興產業,重點建設海水利用、再生水資源利用、工業固廢資源化、變頻節能產業化和新能源開發五大示范基地,集中突破海水淡化裝備制造、海水腐蝕與防護、海水源熱泵、海水灌溉和生態化養殖、廢舊家電資源再利用、變頻節能和太陽能應用七項關鍵技術。海水利用產業———
根據我市城市發展總體規劃以及“三點布局,一線展開,組團發展”的城市布局,以濱海大道為軸線分別在黃島新工業區、四方李滄沿海、膠南臨海工業園、嶗山沙子口、即墨鰲山衛、田橫島等地建設七大海水利用產業基地,形成工業海水、大生活海水、淡化海水、海水化學資源利用以及海水利用關鍵裝備制造等五大新興產業,形成相互銜接的產業鏈和海水資源開發利用綜合示范區,把我市建設成為國家海水利用示范城市。至2010年,海水淡化廠建設規模合計為30萬立方米/日,海水直接利用量達到1000萬立方米/日。
資源再生利用產業———
組織實施城市中水回用規劃,大力發展城市再生水回用。以海泊河污水處理廠已經建成的日產4萬立方米再生水回用工程為示范,大力發展污水再生回用產業,拓展其在工業、園林綠化、城市景觀等方面的應用,減輕用水需求負荷,提高水資源利用率。以國家發改委批準建設的廢舊家電及電子產品回收處理項目為契機,利用我市家電制造業的技術和產業優勢,最大限度的發掘廢舊電器的可利用價值,推進以廢舊家電及電子產品資源化利用為代表的工業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產業發展,建立資源利用交換服務平臺,形成工業固體廢棄物產業體系。
節能與新能源開發產業———
作為變頻家電制造業的龍頭城市,青島有條件大力發展變頻節能產業,以海信、海爾集團等名牌家電企業擁有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變頻節能技術為基礎,開發系列變頻節能產品并擴大其在工業領域的推廣應用,研究通用變頻器從模擬化、數字化、智能化、多功能向集中型發展,研究高壓變頻技術在發電和輸配電領域中的應用,以變頻節能設備及產品的產業化提升整個城市的資源節約效率。
發展城市綠色照明產業。以推廣應用節能照明產品,建立國家半導體照明產業化基地為目標,逐步形成從外延片生產設備、外延片生產、芯片制造、器件封裝到集成應用的完整產業鏈條。
利用青島豐富的海水資源,研制開發全自動運行、模塊化結構的海水源熱泵機組,用于海水工廠化養殖、公用設施冷暖及工業生產需要的冷熱水源。
加快發展新能源產業,利用青島有利條件,發展太陽能產業和風能產業。將太陽能熱直接用于建筑采暖,并與其它設備如空調、熱水等進行一體化聯供,提高綠色能源利用比率,實現可持續發展。
科技示范帶動
實現可持續發展
據市科技局海洋處、農社處有關人士介紹,我市創建國家資源節約型技術示范城市將瞄準國家戰略目標,以開發節能、節水、節材、節地為特征的資源節約型技術和促進資源綜合利用為重點,利用青島的科技優勢,以海水利用為突破口,加強自主創新,在重點領域解決資源節約的關鍵技術問題,為沿海地區建設資源節約型城市提供技術示范。
創建資源節約型城市的意義在哪里?有關專家認為,整合科研資源,大力開發節約資源的高新技術,可有效緩解我市資源嚴重短缺的局面。通過海水利用、資源再生利用、節能與新能源技術的開發,可以為城市提供新的水源、新的能源,減少廢物排放,從而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通過政策帶動、市場推動有效整合青島已有的技術和產業化優勢,通過科技進步的示范帶動作用,可以提高全市資源節約型技術創新能力和產業化發展水平。”市科技局李乃勝局長如是說。
目標
2010年,建成資源節約型城市
瞄準國家節約型社會發展目標,發揮青島科研優勢,立足已有產業基礎,在全國率先形成新的海水利用產業集群、資源再生利用產業集群、節能與新能源開發產業集群,推動中國沿海城市資源節約技術及產業的全面發展。
堅持政府導向、規劃控制、政策鼓勵、科技先行的原則,通過構建資源節約型技術創新體系、產學研結合的產業發展體系、強大的政策保障體系,促進城市資源節約型技術集成創新和相關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到2010年,建立完善的資源節約型技術示范體系,使青島市成為海洋特色鮮明、資源綜合利用效果突出、新能源替代技術領先的資源節約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