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深圳8月19日電“現代化”一直代表著中國人對未來生活的美好向往和追求,中國最大的經濟特區深圳最近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對“現代化”進行重新定位,從過去追求經濟速度為主,變為更加強調“以人為本”,注重人的感受。 按照原有計劃,2005年深圳就會在全國率先
基本實現“現代化”,但去年年初,深圳市政府宣布將該計劃向后推遲五年,并就現代化的一些指標體系進行了重新修訂。參與修訂這些指標的沈毅說,從經濟上看,目前深圳已經可以達到“基本現代化”的要求,但同時人們又不得不面對這樣的現實:一方面社會財富迅速積累,另一方面資源被過度利用,生態受到破壞,社會管理存在諸多不協調的問題。 “作為個體的人的生存條件,并沒有隨GDP的增長而成正比的改善,深圳修正過去偏重于經濟增長的思路,重新定位‘現代化’的努力方向,顯示這個在中國改革開放中一直充當‘排頭兵’角色的特區城市,正在對舊有的發展模式進行反思和調整!鄙钲谑猩鐣茖W院院長樂正評價說。 深圳市著手修訂了原來的“現代化”指標:以登記失業率、人均公共館藏圖書數、人均住房使用面積、社會保險綜合參保率等指標來反映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在“人”身上的體現;以高峰時段城市平均車速、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公共交通分擔率、社會服務英語普及率等指標來反映城市功能對“人”的服務;以每平方公里土地生產總值、綠化覆蓋率、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率、人均二氧化硫排放量、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等指標來衡量“以人為本”的可持續發展。 與此同時,“百人電話用戶數”、“廣播電視覆蓋率”、“城鎮居民千戶擁有電腦數”、“千人國際互聯網用戶數”、“城市人口占總人口比重”等指標則被刪除了。專家分析指出,深圳作為一個資源嚴重匱乏的城市,應當提倡節約型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不是用電越多、私家車越多、人均住房面積越大就越現代化,而是節能水平越高、公交分擔率越高、居住環境越舒適、空氣質量越好,才是“現代化”追求的目標。 為實現上述目標,深圳市正在制定相應的政策和經濟措施,一方面實行量化的辦法考核和約束政府部門,另一方面則通過實施一系列產業政策引導企業發展循環經濟,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沈毅透露,這套即將推出實施的調控考核體系涵蓋41項指標,包括“宏觀效益”、“生態環境”、“創新動力”、“和諧社會”四方面,強調以盡可能少的資源消耗獲得更多效益,維護生態和諧,增強社會活力,改善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