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于明軍 這是一組極具說服力的數字: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青島啤酒首次參加品牌價值評估,其品牌價值為25.42億元。之后,從1999年到2003年的幾次評估,這個數字依次為46.83、67.10、75.83、104.8億元,目前已增至168.73億元。
這組數字
所顯示的軌跡,是企業品牌市場聲譽的與日俱增。 從來就沒有無本之木和無源之水。那么,青島啤酒無形資本迅速增值的根源在哪里?我們在采訪中發現,在企業令人眼花繚亂的結構調整和市場攻略中,在企業眾多耀眼的光環中,有一個自始至終不變的內核,那就是以我為主的關鍵技術的把握和自主創新能力的不斷增強。
一
近年來,青啤公司最大的變化莫過于資本構成的變化,莫過于對社會資本和外資的開放,企業資本構成不斷地由單一走向多元,外資和社會資本比例不斷增加。多年來,在加快建立國際化大公司的進程中,青啤公司曾先后與世界著名的啤酒企業如朝日、嘉士伯、漢尼根、富士達等進行了多種形式的合資、合作。2002年底,又與世界頭號啤酒生產商———美國AB公司簽署了排他性戰略投資協議。這是一次極為大膽的合資合作,根據協議,AB公司在青啤公司的股權比例最高將達到27%。這樣,企業的資本結構就由最初的“一家獨股”或“一股獨大”,變為國資、民資、外資“三分天下”的局面。
與企業資本構成的變化同步,青啤的自主研發力度不斷加大、水平不斷提高,創新的產品和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不斷增多。而這一點,成為企業做強做大、品牌不斷增值的牢固基礎。
在青啤公司內部,一個強烈的共識是,合資合作絕不僅僅是為了解決錢的問題,也絕不是“拿”點技術過來了事,合資合作不是一勞永逸的最終目的,決不能因此而形成一種被動依賴的惰性。青啤公司決不能走一些企業出現的“引進—落后—再引進—再落后”和合資、合作但喪失自主品牌的路子,不能喪失市場的自主權、主動權。
創新的主動權一定要在自己手中。在這一堅定理念的指導下,青啤公司的研發工作不僅一以貫之,而且在國內有關科研機構各自為戰、科研資源整合仍不到位的情況下,不斷強化研發和創新的“主體意識”,自主研發的投入不斷加大。目前,企業每年銷售收入的3%用于研發和技改,這一比例在國內同行中處于領先地位。與此同時,在強力的領導和得力的組織下,青島啤酒的科研規劃富有遠見,以保持企業核心競爭力為目的的科研規劃的實施穩步推進,其裝備水準與研發能力不斷得到改善和提高。企業研發的最高機構———科研中心不僅擁有國際先進的氣相色譜、液相色譜、ICP原子能吸收儀等分析監測設備,還擁有世界最先進的大型生化儀器。依靠這些裝備,借助世界生物技術的發展,科研中心已可以利用基因工程技術對啤酒釀造中蛋白質和酵母菌中的酶進行分子級的分析和鑒定,基本把握了世界啤酒行業科技進步的方向,也就是說,國際同行能夠做到的,青啤公司也能做到。
二
要具有市場主動權,就要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產品,就要掌握核心技術、關鍵技術。這種競爭的需求,成為企業追求技術進步的巨大的內在動力。青啤認為,對質量的投入,就是對市場的投入,就是在提升品牌的價值。目前,不斷創新已成為企業科研工作巨大的慣性,企業在菌種和原料兩大啤酒釀造關鍵領域中的關鍵技術方面,在國內始終占據著優勢地位,甚至高于大學和專業科研機構。青啤公司企業科研中心不僅是省市的重點企業技術開發中心,而且是國內啤酒行業最具影響力的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科研中心在國內首次開發了200多種物質的定性分析和170多種物質的定量分析方法,建立了比較完整的啤酒圖譜數據庫,居于啤酒風味圖譜技術的高端。同時,在保鮮及抗老化等方面,也占據著技術的高地。
關鍵技術、核心技術的獲得,關鍵在人才。近年來,青啤公司科研中心的人才結構不斷優化,掌握關鍵技術、尖端技術,能夠解決行業難題的高層次科技人才不斷增多。目前,科研中心本科以上學歷的達60%以上,并擁有十幾名博士和碩士。雄厚的人才力量,為自主創新奠定了最為堅實的基礎。同時,整個青啤公司科技人才的構成也日趨合理,逐漸形成了高中低不同檔次的“金字塔”結構。以科研中心的科技人才為塔尖,目前,企業在基層的各類技術人才總量達2300多名,構成了牢固的塔基。
作為傳統產品,現在青島啤酒的技術含量不斷提升,新技術的應用不斷增多,大大突破了傳統的“作坊式”操作和控制方式,不僅啤酒的品質得以不斷改善,而且顯著地提高了生產效率。目前,在沒有增加投入的情況下,有近一半生產企業的生產能力以20%和30%的幅度增加。技術和工藝的進步,成為企業挖掘生產潛力的最大突破口和源頭,由此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增加了企業利潤。
三
青啤公司認為,自主創新不是自我封閉,不是閉門造車,是在自主基礎上的開放,是在開放條件下的自主創新。正是由于有了充足的技術和自主創新的底氣,所以,企業對外的開放度不斷加大,對技術人員的出國考察放得很寬,學習交流十分頻繁,技術交流的層次也不斷提升。由青啤公司牽頭組織的每兩年一次的啤酒技術高層論壇,吸引了國際頂尖專家,是中國釀酒協會公認的行業最高水平的技術交流活動。青啤公司的“開放”有時甚至到了“透明”的地步,不僅其科研機構對外開放,其主辦的高層論壇也總是廣邀同行,成為國內參加人數最多、交流效果最好的論壇。青島啤酒的品牌聲譽,也就在這種開放和交流中,不斷地擴大著影響。
近年來,青啤公司并沒有因為啤酒釀造是一個成熟的傳統行業而產生絲毫的惰性,反而以極大的緊迫感和危機感,以“舍我其誰”的主體意識,以只爭朝夕的姿態,學習、追趕和創新。目前,青啤公司正以前所未有的能力,再次大刀闊斧地突破計劃經濟時代保持了幾十年的“青島啤酒操作法”這一行業標準,又以全新的、與國際接軌的更高更科學的水平,形成新的標準體系。近年來,市場條件下的行業格局發生了新的變化,青島啤酒的標準不再是惟一,但由于他們的努力,其標準仍然是國家標準最重要的參照體系。尤其是在填補市場空白的高端新產品方面,青啤公司的內控標準更是引領著行業標準,繼續占據著標準化高地,并代表著國家的標準方向,由此也在無形中提升著品牌的知名度和價值。
擁有了關鍵技術和“行業標準代表”這一核心競爭力的支撐,青啤的市場拓展便有了充分施展潛能的底氣。近年來,通過引進SOP、CPCPR等先進的技術管理方式和不斷地消化、吸收、創新,不同產地生產的青島啤酒的口味越來越趨向一致。與此同時,以青島啤酒、漢斯、嶗山、山水等為主的六大品牌,更在產銷總量中達到64%的比例,許多子公司的子品牌也在當地占有著絕對的市場優勢。
在關鍵技術及設備配置、工藝、原料、菌種、技術管理等方面的優勢,還有力地促進了青啤進軍國際市場的進程。當企業要在世界一些國家和地區以設廠或定牌生產方式擴大市場時,企業技術隊伍總是最先介入,成為得力的“先頭部隊”,以強有力的技術管理體系,“復制”青島啤酒的工藝,為產品的質量和品牌影響的擴大,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
牢固的技術基礎,自主的知識產權,關鍵技術的不斷改進和突破,使青島啤酒的品牌創新有了扎實的基礎、可靠的保證。自主創新,在企業品牌價值的遞增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