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專家解讀政策,認為細則出臺前仍有八大懸念
8月12日,《汽車貿易政策》(以下簡稱《政策》)終于現身商務部網站。“這是汽車銷售行業的一件大事,更是消費者的一件幸事。”中汽協會市場貿易委員會秘書長張伯順表示,“特別是政策中的一些條款,明顯對市場有規范和預警作用。”
《政策》出臺
后,《每日經濟新聞》在第一時間采訪了業內專家及學者,將他們的觀點匯總后發現,在實施細則未出臺前,業內還流傳著八個懸念。
懸念一:汽車電子商務能否蓬勃發展?
第二條規定:積極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物流技術和先進的經營模式,提高汽車貿易水平。
專家認為,這一條實際上是鼓勵電子商務,但這對汽車貿易行業的促進作用并不大,因為根據現行銷售制度,每個汽車貿易商都只能在自己的區域內銷售,而電子商務發展的基礎就是網絡實現全國化甚至全球互通,這對受區域銷售管轄的汽車貿易而言是沒有意義的。
懸念二:廠商地位能否實現平等?
第九條規定:到2010年,擁有一批具有競爭實力的汽車貿易企業。
這能否改變廠商地位的長期不平等?專家表示不容樂觀,因為為了分散風險,即使很有實力的經銷商也會經營幾種甚至上百種品牌,所以就單個品牌而言,一家經銷商最多也就擁有五六家專賣店,但這對于在全國都設有渠道的生產廠家而言是微乎其微的。而且廠家也會主動分散被經銷商壟斷經營的風險。
懸念三:廠商合同公平化,搭售行為將被制止?
第十四條規定:汽車供應商要對經銷商提供指導和技術支持,不得要求經銷商接受不平等的合作條件,以及強行規定經銷數量和進行搭售,不應隨意解除與經銷商的合作關系。
專家們認為該條款的具體實施可能會遇到一定問題。因為對于供應商而言,如果經銷商達不到銷售數量或沒有完成規定的銷售品種,完全可以在年終考核時按照合同的約定扣除其應得利潤,所以該條款很難制約此行為。至于合同,本來就是一年一簽,如果到期不續簽也并不存在隨意解除的問題。
懸念四:汽車廠家是否會自建銷售渠道?
第十條規定:汽車生產企業可以按國家有關規定自行投資或授權汽車總經銷商建立品牌銷售和服務體系。
這是否意味著汽車企業可以自建渠道以贏取售后服務的利潤呢?專家對此表示否定,認為:一方面,廠家自建網絡的初期成本太高,另一方面,除非供應商自建全部網絡,否則不但在政策的執行上不可能實現完全的公平,還可能會導致渠道“內亂”。
懸念五:卡車、零配件也將實施品牌經營?
第十一條規定:自2006年12月1日起,除專用作業車外,所有汽車實行品牌銷售和服務;第二十四條規定:國家鼓勵汽車配件流通采取特許、連鎖經營的方式向規模化、品牌化、網絡化方向發展。
專家認為,前一條款明確了2006年12月1日起所有商用車將與現行乘用車一樣,都將實施品牌授權經營,而后一條款也傳遞出未來零配件可實施品牌經營的信號。
懸念六:二手車分支機構只是名義連鎖?
第十六條規定:支持有條件的汽車品牌經銷商等經營主體經營二手車,以及在異地設立分支機構開展連鎖經營。
專家們認為,這種連鎖機構并沒有在進貨、銷售、售后服務方面有實際的連鎖功能,因為二手車在很多城市之間是不能流通的,所以分支機構之間必然也是獨立運作,所謂的連鎖經營充其量也只是公司品牌的連鎖。
懸念七:汽車金融公司將與其他金融機構合作?
第四十六條規定:支持有條件的汽車供應商建立面向全行業的汽車金融公司,引導汽車金融機構與其他金融機構建立合作機制。
專家認為,此舉可能使中國的汽車金融升級。目前,我國的汽車金融公司還停留在為本品牌消費者和經銷商提供服務的初級階段,一旦與其他金融公司合作,汽車金融的作用將更加靈活,并將誕生更多金融衍生品,這也可能會成為未來中國汽車業的盈利模式之一。
懸念八:出口企業需在國外建立售后服務網絡?
第四十二條規定:汽車及相關商品的出口供應商和經銷商應當根據出口地區相關法規建立必要的銷售和服務體系。
與日韓車進入歐美市場先建銷售服務網絡不同,目前中國的汽車產品打入國外市場,一般都是先利用當地品牌的銷售服務網絡,而非自建網絡,專家認為《政策》的相關規定將改變這種情況。
(被采訪人:中汽協會市場貿易委員會秘書長張伯順、上海寶鋼汽車貿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憲成、廣州本田松江店副總經理裘文才、上海中新舊機動車經濟有限公司張偉)
“奧克斯汽車”不能再悄然退市
據張伯順介紹,《政策》中共有五項條款對消費者有明顯利好,特別是第十三條更能免除消費者購車的后顧之憂,其中規定,汽車制造企業應當及時向社會公布停產車型,并采取積極措施在合理期限內保證配件供應。
今年3月23日,進入汽車業僅16個月的奧克斯集團宣布終止汽車制造,此舉讓全國1947個奧克斯汽車用戶對其售后服務保障問題深感困擾。在奧克斯汽車退市后,一場涉及消費者、經銷商、維修商和零部件供應商的紛爭也不斷在升級,為了維權,部分車主甚至集體訴訟奧克斯集團,糾紛逐漸進入白熱化。
對此,《政策》第十三條明確規定:汽車供應商有責任及時向社會公布停產車型,并采取積極措施在合理期限內保證配件供應。
但張伯順也指出,《政策》的規定只是提供一個導向,至于具體將如何實施、如何影響現有的市場,還有待于各實施細則出臺后才能定論。
俞凌琳
責任編輯 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