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消息,山東農業發達,總產值居全國之首,山東蔬菜業更是有“中國第一大菜園子”之稱,但山東在地理標志商標上卻是“品牌小省”,目前全省只有7個地理商標,不到全國1/20的市場份額。
“地理標志”是指標示某商品來源于某地區,且該商品的特定質量、信譽或其他特征,主要由這一地區的自然因素
或人文因素所決定的標志。在我國,通過申請注冊證明商標或集體商標,就可以對“地理標志”加以保護。目前我省有“章丘大蔥”、“金鄉大蒜”、“日照綠茶”、“萊陽梨”、“肥城桃”、“沾化冬棗”、“樂陵小棗”7個地理標志商標,不到浙江的1/3,也不如河南等外省多。
我省眾多市縣都有自己的知名地方特產,如煙臺蘋果、嶗山綠茶、單縣羊肉湯、廣饒肴驢肉、費縣奇石、棗莊石榴……其中許多產品具有獨特的品質、較高的知名度和市場美譽度,但由于沒有注冊證明商標,缺乏必要的法律保護,導致市場上普通雪棗裝上盒子就敢當“沾化冬棗”、支口鍋燉點羊骨頭就聲稱“單縣羊湯”,不但誤導了消費者,更嚴重敗壞了這些知名地方特產的好“名聲”。
給特色農產品戴上地理標志后,不僅能給農產品“正名”,還能帶來“特產”效益!罢虑鸫笫[”作為地理標志獲準注冊后,產品單價增加2-5倍,農民收入增長了3倍,大蔥面積由不足10萬畝擴大到15萬畝,產品出口到了日本、韓國,同時還帶動了運輸、餐飲業的發展。山東名優土特產眾多,尚待地理標志“點銀成金”。(高祥森
趙雪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