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
重慶市教委近日公布了一起學校組織高二學生使用假名參加高考的違規事件。學校稱,這是為了讓高二學生有“實戰演習”的機會,但教育界人士則指出,事件背后有著更大的利益黑洞。
&n
bsp;“重慶涪陵五中高二的學生使用虛假姓名參加高考,老師發了準考證,要求學生保密。” “高二學生的高考成績不公布,考上不能被錄取,有的學生退出了考試。”……
從2005年6月起,各類有關涪陵五中安排高二學生違規參加高考的消息四處散播,來自其他學校學生、家長、教師的各種猜測、懷疑更是撲朔迷離。據重慶市教委介紹,涪陵五中有40多名高二學生采用虛假姓名報名的方式參加高考。學校稱此行為是為了讓學生“提前感受高考氛圍,檢測平時的學習情況。”在這一理由下,2005年年初,涪陵五中的“造假”行為開始了。據新華社
名校如此造假
第1步動員尖子學生
參加過涪陵五中高考報名的一名高二學生介紹,高二上學期臨近寒假時,自己和班上另一名成績不錯的同學被老師叫出教室,老師說:“你們可以報名參加高考,實戰演習。”據該學生說,不僅自己,其他班成績優秀的學生也報名參加高考。報名不需要向學校交錢,出具證明,只須在老師規定的時間填報名機讀卡就可以了。該生說,在獲得消息的同時,老師還要求所有高二學生對此事保密,該校40多名學生在老師的安排下使用虛假姓名報名。
第2步蒙混過關
無學籍、無真實姓名的高二學生怎么可能順利拿到準考證呢?記者從教育部門獲悉,要求高二學生使用虛假姓名報名的“造假”環節,在學校資格審查時即可完成。據介紹,在校生高考報名資格是由所在學校教務處自行審查的,這一環在區縣學校尤其容易被忽視。而考試時又只需準考證(無需身份證),因此,這些考生用假名高考,甚至連假身份證都不需要。
處理結果考上也不能上大學
涪陵五中高二學生違規高考事件經家長舉報,教育部門查處后,得到嚴肅處理。重慶市教委近日通報了處理意見:根據《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的相關規定,取消全部違規考生的成績;涪陵五中就此事作出深刻檢討,高考報名資格審查責任人季度獎金也因此被扣發。
名校為何造假
原因一上線率就是生源
涪陵區某中學老師透露,這些高二學生報名高考有兩種可能:一是以五中的補習生、復讀生名義,用假名報名;二是干脆以應屆畢業生名義用假名報名,同時又與另外一所較差的學校聯系好,讓五中一部分成績較差同學以該校學生名義報名參考。這樣,五中應屆畢業生人數不會有太大變動,各級教委不會發現。而關系學校也歡迎此做法,因為涪陵五中在當地算“名校”,學生成績普遍較高,也算提高了自己學校的上線率。
“涪陵五中的行為主要是為了提高高考上線率,爭取生源。”重慶教育界有關人士分析說。此外,涪陵其他中學的教師還分析說,雖然受到查處,但社會中流傳該校高二學生高考都可以考高分,無疑給該校教學質量做了宣傳。
原因二學生多錢就多
點擊涪陵五中網址,該校高中2008級擇校生招生啟事赫然以“一分一百元”對學生明碼標價。啟事中說:“凡參加今年初中二合一考試的我區應屆初中畢業生,分數在615分以下者,憑準考證到學校招生辦辦理相關手續。擇校費基本標準為:二合一考試總成績614分,交擇校費1萬元,每低一分加收100元,總分在475以下原則上不予辦理。”教育界人士分析,提高上線率,一方面是為了爭取生源,另一方面則是為了吸引更多慕名前來的擇校生,在一萬元基礎上,“一分一百元”的交,給學校帶來更多的“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