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上半年,我國就業再就業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城鎮新增就業和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數量增加,職業培訓工作得到加強,農民進城就業環境進一步改善。但是,當前的就業形勢依然嚴峻,促進就業工作還需抓緊。 就業再就業取得新成效全年目標任務完成過半
&nbs
p; 今年以來,各級黨委政府繼續把就業再就業工作擺在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突出的位置,進一步加強領導,采取多種措施,使就業再就業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統計顯示,2005年上半年,全國累計實現城鎮新增就業595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258萬人,其中幫助“4050”人員再就業66萬人,3項指標都實現了時間過半、完成任務過半。同時,失業率繼續得到有效控制,6月底,全國城鎮登記失業人數832萬人,登記失業率4.2%,與去年底持平。 就業再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工作任務十分艱巨
就業總量壓力持續不減。預計2005年,全國城鎮新增勞動力1100萬(其中高校畢業生338萬,中職畢業生250萬,當年未升學的初、高中畢業生210萬,復轉軍人50余萬,農轉非人員250萬),而且隨著城市化、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大量的農村富余勞動力需轉移到非農領域就業,向城鎮轉移的規模將不斷增加。
勞動者技能素質與需求不相適應的矛盾十分突出。勞動力素質亟待全面提高,許多地區和行業出現了技能勞動者短缺的現象,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沿海經濟發達地區,高素質勞動者特別是高級技能人才更顯匱乏。
切實推進各項工作全面完成就業再就業目標任務
深入開展“政策實效”行動,進一步落實再就業政策。同時,加快就業和培訓的立法工作,抓緊起草制定《促進就業法》和《職業培訓考核條例》。
加快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業保險制度并軌的步伐,進一步推進失業調控工作。下半年,已經實現并軌的地區繼續高度重視做好再就業工作,鞏固已有的工作成果。尚未完成并軌工作的地區,切實做好并軌人員的再就業、社會保險關系接續、勞動關系處理和生活保障等項工作。同時,將并軌工作與失業調控結合起來,以促進再就業為主線,充分發揮失業保險的作用,搞好下崗職工安置,減少失業增量,避免出現失業率大幅攀升。將關閉破產企業職工安置工作作為失業調控的一項重要內容,擺在突出位置認真抓好。
有針對性地繼續開展崗位對接專項活動。以提高就業服務信息化水平和效能為主線,更廣泛地收集本地區用工需求信息,加強就業服務,強化勞動力市場管理,廣泛開展技能崗位對接專項服務活動,普遍建立為企業用人服務的機制,開辟勞動者特別是技能勞動者實現就業的綠色通道,推動技能勞動者就業。通過實施“創辦和改善你的企業”(SIYB)中國項目,推進創業服務體系建設,全面推動再就業培訓和創業培訓工作。
大力改善農民進城就業環境。繼續清理取消針對農民進城就業的限制性規定和不合理收費,加強和改善對農民工的就業服務;大力發展勞務協作,積極發展有組織勞務輸出,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農民工培訓,提高他們的技能水平;啟動城鄉統一勞動力市場試點工作,探索建立城鄉一體化的勞動力市場。
制定出臺加快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政策措施,全面推進職業培訓工作。加快制定出臺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政策措施,形成“政府指導、企業主導、行業配合、學校參與、社會支持、個人努力”的培訓工作新格局,推進國家高技能人才東部地區培訓工程。
新華社記者(據新華社北京8月10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