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劉紅星
按照日照市對接青島的發展思路,日照東港區的對接對象是市南區。在省建設半島城市群策略的帶動下,東港區不斷落實科學發展觀,借鑒市南經驗,充分發揮區位優勢,用科學的思路不斷創新,思變已經成為東港新一輪發展的強大動力,思變也讓東港逐步向日照
“商貿、旅游”中心的目標靠攏。
今年7月,來日照參加中國建材集團科技工作會議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唐明述,稱贊東港區在跨越發展熱潮之中,處處閃耀著科學的思路和創新的理念。
強區先強鎮
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共享現代文明,是一個地區文明發達的重要標志,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
去年以來,東港區堅持以工業化理念謀劃鎮域經濟發展。建起了以高科技工業園為核心的區直五園區,以鎮域經濟為主的“七鎮五基地”和以大戶經濟為主的五個民營經濟園區,為今后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積蓄了后勁。
舉全區之力建設市高科技工業園。該區多渠道籌措資金15.1億元,相繼開工建設了12條市政道路和5條園中路,累計修建道路總長43.5公里,硬化面積96萬平方米,綠化面積達100萬平方米,并配套建設了水、電、通訊、排污、供熱等設施。建立健全了“一站式辦公、一條龍服務”的服務體系。到目前,高科園共有進園企業156家,高科技企業85家,已經達產72家,正在洽談推進的項目60個,計劃投資51.6億元。強勁的招商引資使園區的工業產值、出口創匯、稅收等主要經濟指標連年翻番,今年可實現銷售收入23億元,出口創匯1.2億美元,實現利稅1.5億元。
該區還集中規劃建設了兩城南產業區、日照國際工業園、濤雒加工制造基地、南湖工業基地、郊區工業基地五個鎮級工業基地,共完成基礎設施投資近億元,園區內基本實現了“六通一平”,初步構筑起了“七鎮五園區”的鎮域工業發展新格局。
借市興商貿
東港區是日照市府駐地,城區優勢是東港區最大的發展優勢。加快舊城改造、拓展發展空間是實現駐地經濟發展的基礎和平臺。
東港區通過舊城改造等方式,建立以地生財、以城聚財機制,在服務市區中走出一條擴大就業和發展城市經濟的新路子。
石臼街道在舊城改造過程中,針對建設商貿中心的定位,他們靈活運用市場化手段,確定了實施工業企業外遷戰略,計劃用3—5年時間將城區內的加工企業全部遷出,騰出土地搞商貿開發。
以舊城改造為突破口,該區還大力發展以房地產業、現代物流業為代表的第三產業,精心打造日照黃金商業圈。去年,累計完成投資2.3億元,增長356%,建成商業設施5.6萬平方米,為服務業發展提供了良好平臺。利群、貴和、銀座等全省知名商家落戶該區,凱旋廣場、國際商務大廈、東方商廈等一批新的商貿經濟增長點正在建設之中,駐地經濟的發展活力明顯增強,這些正成為東港跨越發展有力引擎。
旅游出特色
東港區立足濱海優勢,大力實施“旅游強區”戰略,突出日照海濱國家森林公園、王家皂民俗旅游村、丁肇中祖居、龍門崮風景區、竹洞天風景區等景區的建設,將海洋文化、民俗文化、名人文化以及竹文化有機融合,形成“海、山、林、古、名人”相結合、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統一的大旅游格局。
同時,該區還進一步整合資源,搞好宣傳推介,突出展現“藍天、碧海、金沙灘”的獨特魅力,積極融入半島旅游圈,打造黃金海岸品牌。今年上半年,全區共接待國內外游客180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5.94億元,分別增長46.3%和46.3%。
該區抓住日照建設“水上運動之都”這一機遇,進一步加快海濱“一線六區”建設,重點建設打造“中國第一金沙灘”的金字招牌,以推動山東“黃金海岸”旅游線的建成,基本構筑成三大旅游區格局,即以日照海濱國家森林公園———劉家灣趕海園為一線的海濱旅游區,以兩城文化遺址為中心的龍山文化旅游區,以龍門崮———萬畝茶園為中心的山水風光旅游區,旅游經濟的總體框架已初步搭建,并且彰顯出巨大的發展發展潛力。
相關鏈接
科學的思路和創新的理念直接決定了跨越發展的速度。今年上半年,日照市東港區實現GDP22.1億元,同比增長19%;財政總收入9380萬元,同比增長33.2%;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工業增加值4.13億元,利稅5850萬元,同比分別增長41.6%和40.6%。
按照日照市對接青島的發展思路,日照東港區的對接對象是青島市市南區。在省建設半島城市群策略的帶動下,東港區不斷落實科學發展觀,充分發揮區位優勢,用科學的思路不斷創新,思變已經成為東港新一輪發展的強大動力,思變也讓東港逐步向日照“商貿、旅游”中心的目標靠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