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山東頻道8月8日電(王海聲)2004年3月,青島市城陽區檢察院在全國檢察系統內率先通過了ISO9001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在日前由專家組成的認證復審工作中,該院再次順利通過了認證復審。那么這一在企業界已普遍推行的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給檢察工作帶來了怎么樣的變化呢?筆者帶著疑問和好奇來到了城陽區檢
察院。
無論國際質量管理體系的內容多么龐雜,在該院,筆者感受到的不是復雜繁瑣,而是更加簡捷高效的辦案工作流程。
在該院專門為監督質量而成立的案件質量管理辦公室中,筆者見到了一張內容詳盡的《案件質量控制表》。按照《辦案質量考評標準》的規定,自檢察院受理每一起案件的第一秒起,這張表就將伴隨這起案件的始終,案件辦到哪個環節,這張表也就隨之流轉到哪個環節,一案一表,逐案填寫。當下一個環節的承辦檢察官收案后,便可以依據質量標準的要求,對上一個環節的辦案質量進行逐項監督,并對上一環節做出質量評價,提出糾正和改進意見,直至分管檢察長、檢察長和檢察委員會。由于責任明確,僅用這一張表就將辦案的全部過程貫穿了起來,使得執法辦案監督方式更加簡單、透明、高效。
該院檢察長楊光輝做了這樣的比喻:“這就像一個操作規范的工廠車間一樣,一旦在某一環節發現了質量問題,這一環節的辦案檢察官就會要求上一環節的辦案人及時糾正,層層監控,這樣就斷絕了‘次品’流出檢察院的任何機會。”
在城陽區這個位于青島市城鄉結合部的新興城區中,伴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外來人口大幅增加,社會治安形勢也日趨復雜,給檢察機關帶來了不小的工作壓力,以該院公訴為例,近幾年來,每人每年辦案數量都在百件左右,平均三到四天就要辦結一起刑事案件。沒有一套有效機制監控,就很難保證每起案件的質量和高效。
“以往檢察機關對案件的監督方式多以事后監督為主,即當案件辦結發現質量問題后再行糾錯,不僅已造成不良后果,起不到應有的監督效果,而且監督不透明,很容易流于形式,”該院分管刑事檢察的副檢察長馬驥告訴筆者:“自從實行案件質量過程控制以后,監督的關口前移,在過程中糾錯,環環相扣,監督機制形成了良性循環的自我運行。”
今年以來,在該院辦理的445件刑事檢察案件、自偵案件中,已有95件案件通過了質量過程控制,其中共在不同環節中發現各類質量問題75處,全部在案件辦理過程中得以糾正,其中事實證據方面的問題有14處,法制文書制作問題45處,法律適用出現問題16處,對因部門負責人失查而導致出現的其中25處問題,均已追究了相應人員的責任。
由于糾錯及時,在人員少案件多的不力情況下,近年來,該院辦理的批捕、起訴案件的準確率全部達到了百分之百。檢察隊伍也實現了“零違紀”和“零投訴”,群眾對檢察工作的滿意度逐年提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