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韓軍營本報通訊員祁曉 不讓一個孩子因貧困而上不起學;農村人也能享受到醫療、養老待遇;讓城鄉居民接受職業教育……如今,上學、就業、看病、養老、住房、行路、辦事和致富這些關乎群眾切身利益的八個難點,已成為膠南市正在破解的熱點。該市在保持共產黨員先進
性教育活動中,深入開展把“第一時間交給群眾”主題實踐活動,在“第一時間”解決人民群眾最盼望解決的實際問題,使膠南市呈現出一片和諧、繁榮的新局面。 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解決群眾子女“上學難”。去年以來,膠南市安排轉移支付資金4000多萬元,統籌發放鄉鎮教師工資和離退休人員離退休費,實現了城鄉教師工資統一標準,極大調動了廣大教師的積極性。該市還投入1800多萬元進行義務教育標準化工程建設。市鎮共同出資383萬元配設了52輛班車,統一接送農村小學生,投入368萬元專項資金讓農村學生都能喝上熱水、吃上熱飯。同時,還全部減免了3000名貧困家庭學生的學雜費,實施了貧困大學生救助工程,不讓一名學生因家庭困難而失學。
堅持城鄉就業一體化,解決群眾“就業難”。在加快經濟發展、創造更多就業崗位的同時,膠南市更加關注困難群體就業。市鎮兩級財政拿出1000萬元免費對農村勞動力進行技能培訓,開展“送崗位下鄉”活動。今年以來,該市已培訓農村勞動力12593人,轉移農村勞動力10905人。有關部門還積極開展再就業援助活動,安置有求職要求的“4045”失業人員52人,幫助567名失業職工實現再就業,扶持186人自謀職業。
深化醫保和醫療體制改革,解決群眾“看病難”。膠南市全面建立起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解決了1000多名困難企業離退休人員醫療費報銷難問題;率先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覆蓋面達到95%以上,為農民報銷醫藥費1904萬元,受益109萬人次;積極推行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在全市1001個村(居)建立社區衛生服務站,年診療人次達到62萬;積極推行藥品集中招標采購,集中采購藥品價值2614萬元;集中開展專項治理,醫療行業作風得到進一步改善。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解決弱勢群體“生活難”。膠南市進一步完善了社會救助體系,農村低保年標準由600元提高到820元,并積極發展社會慈善事業,慈善總會募集的近2000萬元資金,被全部用于兩萬名弱勢人群救助。
加快經濟適用房建設,解決群眾“住房難”。膠南市將“安居工程”列為今年重點辦好的實事之一,新開工15萬平方米農民公寓,并以成本價向住房困難者出售。
加快環境綜合整治,解決群眾“行路難”。膠南市近兩年先后投資15億元,對城區22條主要道路、9條河道及地下管網進行了綜合整治。
實行“三級聯動”便民行政許可服務工作新機制,解決群眾“辦事難”。膠南市將行政審批一站式服務向基層延伸,實現了“進一家門、辦全程事”,建立起市、部門和鎮“三級聯動”便民服務工作機制。
改善創業環境,解決群眾“致富難”。膠南市把水、電、路和信貸作為引導農民創業的“四個要素”,在完成農村電網改造的基礎上,實施了村村通自來水、通柏油路、通有線電視的“三通”工程,改善農村創業環境。大力扶持農民信貸,到6月底,該市支農貸款余額達到1.2億元,涉及3萬多農戶。